摘要: 我和吴传钧同志在参加第二十五届国际地理大会之后,应英国学术院的邀请,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顺访(1984年9月2日—1984年9月16日),侧重了解人文地理与区域规划。
李文彦. 英国人文地理与规划工作概况[J]. 地理学报, 1985, 40(1): 81-87.
Li Wenyan.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5, 40(1): 81-87.
[1] | 贺灿飞, 胡绪千.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地理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1962-1979. |
[2] | 张雷, 陆大道. 我国20世纪工业地理学的发展[J]. 地理学报, 1999, 54(5): 391-400. |
[3] | 张超. 论地理科学的理论研究与新技术手段[J]. 地理学报, 1995, 50(1): 83-89. |
[4] | 钱学森 . 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 [J]. 地理学报, 1991, 46(3): 257-265. |
[5] | 陈述彭 . 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J]. 地理学报, 1991, 46(1): 1-7. |
[6] | 严德一. 怀念王德基教授[J]. 地理学报, 1987, 42(2): 179-181. |
[7] | 包浩生, 彭补拙, 倪绍祥. 国土整治与自然资源研究[J]. 地理学报, 1987, 42(1): 62-68. |
[8] | 李文彦. 我国工业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报, 1986, 41(4): 370-379. |
[9] | 景贵和. 土地生态评价与土地生态设计[J]. 地理学报, 1986, 41(1): 1-7. |
[10] | 刘闯. 土地类型与自然区划[J]. 地理学报, 1985, 40(3): 256-263. |
[11] | 林超, 王恩涌. 竺可桢先生对北大地理系的关怀[J]. 地理学报, 1984, 39(1): 17-19. |
[12] | 李旭旦. 介绍几本最新出版的英国地理书籍[J]. 地理学报, 1983, 38(3): 315-318. |
[13] | 董雅文.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现代地理学[J]. 地理学报, 1983, 38(1): 90-95. |
[14] | 《地理学报》.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地理学报编委笔谈[J]. 地理学报, 1982, 37(3): 223-235. |
[15] | 魏心镇. 矿产资源区域组合类型与地域工业综合体[J]. 地理学报, 1981, 36(4): 358-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