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柳文, 高晓路, 龙花楼, 汤礼莎, 陈坤秋, 马恩朴. 基于农户利用效率的平原和山区耕地利用形态比较[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71-486. |
[2] |
邓辉, 卜凡. 历史上冀中平原“塘泺”湖泊群的分布与水系结构[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32-2345. |
[3] |
刘晓琼, 吴泽洲, 刘彦随, 赵新正, 芮旸, 张健. 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降水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03-1820. |
[4] |
屠爽爽,龙花楼,张英男,周星颖. 典型村域乡村重构的过程及其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23-339. |
[5] |
余慧倩,张强,孙鹏,宋长青. 干旱强度及发生时间对华北平原五省冬小麦产量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 87-102. |
[6] |
张英男,龙花楼,戈大专,屠爽爽,曲艺.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18-534. |
[7] |
雷鸣,孔祥斌,王佳宁. 水平衡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测算[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35-549. |
[8] |
吴雷,许有鹏,徐羽,袁甲,项捷,徐兴,徐勇. 平原水网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河流水系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04-114. |
[9] |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刘慧. 政府调控对华北平原农户抗旱行为的影响及效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078-1090. |
[10] |
孙庆龄, 李宝林, 李飞, 张志军, 丁玲玲, 张涛, 许丽丽. 三江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596-1612. |
[11] |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升发, 王仁靖.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29-839. |
[12] |
刘永强, 龙花楼. 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 2016, 71(4): 666-679. |
[13] |
郭付友, 佟连军, 魏强, 张慧敏, 仇方道, 佟伟铭. 吉林省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6, 71(3): 458-470. |
[14] |
邵全琴, 樊江文, 刘纪远, 黄麟, 曹巍, 徐新良, 葛劲松, 吴丹, 李志强, 巩国丽, 聂学敏, 贺添, 王立亚, 邴龙飞, 李其江, 陈卓奇, 张更权, 张良侠, 杨永顺, 杨帆, 周万福, 刘璐璐, 祁永刚, 赵国松, 李愈哲.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生态成效评估[J]. 地理学报, 2016, 71(1): 3-34. |
[15] |
黄松, 李燕林, 李如友. 桂西地区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空间关系及成因机理[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34-1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