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5, Vol. 60 ›› Issue (2): 328-336.doi: 10.11821/xb200502016
陈振楼, 王东启, 许世远, 张兴正, 刘杰
收稿日期:
2004-09-16
修回日期:
2004-11-18
出版日期:
2005-03-25
发布日期:
2005-03-25
作者简介:
陈振楼 (1964-), 男, 上海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城市水环境和水资源、河口滨岸生物地球化学研究。E-mail: zlchen@geo.ecn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173030; 40131020); 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 (02DJ14029)
CHEN Zhenlou, WANG Dongqi, XU Shiyuan, ZHANG Xingzheng, LIU Jie
Received:
2004-09-16
Revised:
2004-11-18
Online:
2005-03-25
Published:
2005-03-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173030; No.40131020; Excellent Young Teacher Program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Program of Shanghai Science Foundation, No.02DJ14029
摘要: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7个典型断面三态氮的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三年多的季节性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无机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存在复杂的空间分异和季节变化。NO-3-N和NH+4-N的界面交换通量正负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介于-32.82~24.13 mmol.m-2.d-1和-18.45~10.65mmol.m-2.d-1之间;而NOsup>-2-N的界面交换通量很小,仅为-1.15~2.82 mmol.m-2.d-1。NO-3-N的界面交换具有明显的上下游季节性时空分异特征,而NH+4-N的界面交换则表现为南北岸季节性时空分异现象。盐度是控制长江口滨岸潮滩NH+4-N界面交换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物粒度、水体 NO-3-N浓度、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则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共同制约着 NO-3-N在潮滩界面交换的时空分异格局。
陈振楼, 王东启, 许世远, 张兴正, 刘杰.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J]. 地理学报, 2005, 60(2): 328-336.
CHEN Zhenlou, WANG Dongqi, XU Shiyuan, ZHANG Xingzheng, LIU Jie. Inorganic Nitrogen Fluxes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n Tidal Flats of the Yangtze Estuar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60(2): 328-336.
|
[1] | 华凯,程和琴,郑树伟.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63-1373. |
[2] | 严鑫,孙昭华,谢翠松,夏军强. 基于经验模型的长江口南支上段压咸临界流量[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35-947. |
[3] | 李一鸣,张国安,游博文,李占海. 长江河口河槽近期沉积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78-190. |
[4] | 张云峰, 张振克, 任航, 高磊, 丁海燕. 近百年来长江口启东嘴潮滩沉积物质来源及定量估算[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05-2116. |
[5] | 宋城城, 王军. 近30年来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演变与受控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11): 1683-1696. |
[6] | 章伟艳, 张霄宇, 金海燕, 冯旭文, 姚旭莹, 高为利, 张富元, 高爱根.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及物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40-650. |
[7] | 刘红, 何青, 王亚, 陈吉余. 长江河口悬浮泥沙的混合过程[J]. 地理学报, 2012, 67(9): 1269-1281. |
[8] | 刘艳霞, 黄海军, 丘仲锋, 陈纪涛, 杨曦光. 基于影像间潮滩地形修正的海岸线监测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3): 377-387. |
[9] | 刘红, 何青, Gert Jan Weltje, 陈吉余. 长江入海泥沙的交换和输移过程——兼论泥质区的“泥库”效应[J]. 地理学报, 2011, 66(3): 291-304. |
[10] | 闫虹,戴志军,李九发,赵建春,张小玲.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潮滩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29-637. |
[11] | 欧冬妮, 刘敏, 许世远, 程书波, 侯立军, 王丽丽. 基于多参数指标的长江口滨岸多环芳烃来源辨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5): 535-543. |
[12] | 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 张瑞, 李军, 白风龙.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J]. 地理学报, 2007, 62(9): 981-991. |
[13] | 陈庆强, 周菊珍, 孟翊, 顾靖华, 胡克林. 长江口盐沼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的滩面趋势[J]. 地理学报, 2007, 62(1): 72-80. |
[14] | 刘红, 何青, 孟翊, 王元叶, 唐建华.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动力响应[J]. 地理学报, 2007, 62(1): 81-92. |
[15] | 王军,陈振楼,王东启,许世远,毕春娟,刘杰. 长江口滨岸湿地无机氮界面交换通量量算[J]. 地理学报, 2006, 61(7): 729-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