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8): 973-982.doi: 10.11821/xb201008008
吴一洲, 吴次芳, 贝涵璐
收稿日期:
2009-08-17
修回日期:
2010-04-24
出版日期:
2010-08-20
发布日期:
2010-08-20
通讯作者:
吴次芳(1954-), 男, 教授, 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土地利用及规划。
作者简介:
吴一洲(1981-), 男,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等相关领域。E-mail: zjuwyz@126.com
基金资助: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6BAJ11B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30210)
WU Yizhou, WU Cifang, BEI Hanlu
Received:
2009-08-17
Revised:
2010-04-24
Online:
2010-08-20
Published:
2010-08-20
Supported by:
National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upporting Programs Funded by Minist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No.2006BAJ11B03; the Postdoctor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20080430210
摘要:
随着转型期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写字楼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运用GIS空间密度分析、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写字楼空间容量密度分布呈由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格局,并出现多中心融合集聚的形态;写字楼规模容量特征呈现显著的内外围差异性,内城开发密度大而强度小,外围开发强度大而密度小;而规模容量的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级区块发展规模的滞后;写字楼内部企业类型中,基础性依赖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离散,而生产性服务业则趋于集簇式分布;写字楼内部企业存在较大的区位熵差异,即出现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同时,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块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服务能力,而处于发展中的区块则呈现出功能的单一性。总体上看,政治、经济和企业微观主体等各种要素,通过相互交织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写字楼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时空演化进程,其中显著表现在城市经济形态转型、城市郊区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政策与政府行为等方面。
吴一洲, 吴次芳, 贝涵璐. 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机制[J]. 地理学报, 2010, 65(8): 973-982.
WU Yizhou, WU Cifang, BEI Hanlu. The Saptial Pattern and Its Evolution Mechanism of Urban Office Building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8): 973-982.
|
[1] | 关皓明, 杨青山, 浩飞龙, 冯章献. 基于“产业—企业—空间”的沈阳市经济韧性特征[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15-427. |
[2] | 刘敏, 郝炜.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78-888. |
[3] |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06-2223. |
[4] | 林晓,徐伟,杜德斌,杨凡. 上海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12-1130. |
[5] | 王建邦, 赵军, 李传华, 朱钰, 康重阳, 高超. 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04-519. |
[6] | 裴韬, 刘亚溪, 郭思慧, 舒华, 杜云艳, 马廷, 周成虎.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86-598. |
[7] | 董锁成,杨洋,李富佳,程昊,李静楠,BILGAEVAlexey,李泽红,李宇. 中蒙俄高铁建设的影响机理及对策[J]. 地理学报, 2019, 74(2): 297-311. |
[8] |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 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J]. 地理学报, 2018, 73(2): 219-231. |
[9] | 马帅, 盛煜, 曹伟, 吴吉春, 胡晓莹, 王生廷.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数值模拟[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21-1633. |
[10] | 朱鹤, 刘家明, 桑子文, 魏文栋, 魏宗财. 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以格萨尔(果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118-1132. |
[11] | 张延吉, 张磊, 吴凌燕. 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正规商业的分布关系——基于距离测度方法的数量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4): 618-632. |
[12] | 刘浩龙, 戴君虎, 闫军辉, 何凡能, 葛全胜, 牟重行. 基于杭州偏晚终雪记录的南宋(1131-1270年)气候再推断[J]. 地理学报, 2017, 72(3): 382-396. |
[13] | 贺祥, 林振山, 刘会玉, 齐相贞.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江苏省PM2.5浓度影响因素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7): 1119-1129. |
[14] | 刘瑜. 社会感知视角下的若干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再思考[J]. 地理学报, 2016, 71(4): 564-575. |
[15] | 姜蓝齐, 张丽娟, 臧淑英, 张学珍. 清末耕地空间分布格局重建方法比较[J]. 地理学报, 2015, 70(4): 625-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