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8): 907-918.doi: 10.11821/xb201008002
吴文斌1,2,3, 唐华俊1,2, 杨鹏1,2, 周清波1,2, 陈仲新1,2, Ryosuke SHIBASAKI3
收稿日期:
2009-08-14
修回日期:
2009-12-23
出版日期:
2010-08-20
发布日期:
2010-08-20
通讯作者:
唐华俊(1960-),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和GIS应用方面研究。E-mail: hjtang@mail.caas.net.cn
作者简介:
吴文斌(1976-), 男,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农业遥感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wwb@mail.caas.net.cn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 项目(2010CB951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101; 40971218); 农业部“948” 项目(2009-Z31);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专项资金项目(IARRP-2010-02)
WU Wenbin1,2,3, TANG Huajun1,2, YANG Peng1,2, ZHOU Qingbo1,2, CHEN Zhongxin1,2, SHIBASAKI Ryosuke3
Received:
2009-08-14
Revised:
2009-12-23
Online:
2010-08-20
Published:
2010-08-20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 No.2010CB951504;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930101; No.40971218; “948” Program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China, No.2009-Z31; Foundation for National Non-Profit Scientific Institution, Ministry of Finance of China, No.IARRP-2010-02
摘要:
在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子对粮食安全影响的基础上,选择了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空间显性评价全球粮食安全状况。为此,本研究构建了3 个模型,即空间EPIC 模型、作物选择模型和IFPSIM 模型,分别模拟作物单产、作物播种面积和作物价格。利用构建的评价框架和模型,以网格大小为6 分弧度的地理单元为评价对象,选择水稻、 玉米、小麦和大豆等4 类全球主要作物类型,以2000 年为初始年份,对未来2020 年的全球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到2020 年,多数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由于其人均粮食占有量和人均GDP两个指标值都显著降低,粮食供应不足和贫困一起将可能导致该区域存在 粮食危机和饥饿风险。对于其他区域,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可以通过本区域的粮食生产自给予以满足,或通过外部购买或粮食进口得到满足,总体上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为保障未来粮食安全,一方面要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防止土壤退化、增加资本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加大农业补贴,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增强农业购买力。同时,大力改善粮食流通和农产品贸易体制,通 过外部市场来调节粮食供给;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
吴文斌, 唐华俊, 杨鹏, 周清波, 陈仲新, Ryosuke SHIBASAKI. 基于空间模型的全球粮食安全评价[J]. 地理学报, 2010, 65(8): 907-918.
WU Wenbin, TANG Huajun, YANG Peng, ZHOU Qingbo, CHEN Zhongxin, SHIBASAKI Ryosuke. Model-based Assessment of Food Security at a Global Scal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8): 907-918.
|
[1] | 汪晓帆, 戴尔阜, 郑度, 吴卓. 南方红壤丘陵区采伐变量对森林面积和生物量影响模拟[J]. 地理学报, 2021, 76(1): 223-234. |
[2] | 董广辉, 仇梦晗, 李若, 陈发虎.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5-29. |
[3] | 史娜娜, 韩煜, 王琦, 汉瑞英, 高晓奇, 赵志平, 刘高慧, 肖能文. 新疆南部地区风沙扩散风险评价及景观格局优化[J]. 地理学报, 2021, 76(1): 73-86. |
[4] | 袁玉, 方国华, 陆承璇, 颜敏.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化背景下洪灾风险评估[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21-1933. |
[5] | 杨微石, 戴尔阜, 郑度, 董玉祥, 尹乐, 马良, 王隽雄, 潘理虎, 秦世鹏.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空间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83-1995. |
[6] | 彭立, 邓伟, 谭静, 林磊. 横断山区水土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96-2008. |
[7] | 敖荣军, 常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572-1584. |
[8] | 胡宪洋, 白凯, 花菲菲, 王利尖. 西安曲江新区移民群体的地方意义建构与检验[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73-1789. |
[9] | 王开泳, 冯润东.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17-1632. |
[10] | 邓铭江, 龙爱华, 李江, 邓晓雅, 张沛. 西北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解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33-1345. |
[11] | 封志明, 李文君, 李鹏, 肖池伟.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及其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59-1372. |
[12] | 孙思奥, 王晶, 戚伟. 青藏高原地区城乡虚拟水贸易格局与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46-1358. |
[13] | 王彦君, 吴保生, 钟德钰. 黄河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对水沙变化响应过程的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94-1511. |
[14] | 刘瑜, 姚欣, 龚咏喜, 康朝贵, 施迅, 王法辉, 王姣娥, 张毅, 赵鹏飞, 朱递, 朱欣焰. 大数据时代的空间交互分析方法和应用再论[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523-1538. |
[15] | 魏素豪, 李晶, 李泽怡, 宗刚. 中国农业竞争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287-1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