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3, Vol. 58 ›› Issue (7s): 91-99.doi: 10.11821/xb20037s011
卫捷,陶诗言,张庆云
收稿日期:
2003-03-15
修回日期:
2003-06-11
出版日期:
2003-12-25
发布日期:
2003-12-25
作者简介:
卫捷 (1966-), 女, 助研。E-mail: wjie@mail.iap.ac.cn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 (G19990434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亚洲季风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 (ZKCX2-SW-210)
WEI Jie, TAO Shiyan, ZHANG Qingyun
Received:
2003-03-15
Revised:
2003-06-11
Online:
2003-12-25
Published:
2003-1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Planning Development for Basic Research, No.G199904305; Impacts of Ocean-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s over the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on the Climate in China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计算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我国160站修正的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PDSI指数对我国的干旱和洪涝过程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性非常强,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地区干旱不但年际变化大,年代际变化也显著,近50年来华北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且干旱强度有所增加。夏季伴随干旱过程常常出现高温酷暑天气。
卫捷,陶诗言,张庆云. Palmer干旱指数在华北干旱分析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91-99.
WEI Jie, TAO Shiyan, ZHANG Qingyun. Analysis of Drought in Northern China Based on the Palmer Severity Drought Index[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7s): 91-99.
|
[1] | 萧凌波, 闫军辉. 基于地方志的1736-1911年华北秋粮丰歉指数序列重建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77-1788. |
[2] | 余慧倩,张强,孙鹏,宋长青. 干旱强度及发生时间对华北平原五省冬小麦产量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 87-102. |
[3] |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刘慧. 政府调控对华北平原农户抗旱行为的影响及效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078-1090. |
[4] | 王学,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李升发, 王仁靖.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 地理学报, 2016, 71(5): 829-839. |
[5] | 王冀, 何丽烨, 张雪梅. 华北农牧交错带冬季降雪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363-1374. |
[6] | 赵舒怡, 宫兆宁, 刘旭颖. 2001-2013年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条件的相关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5): 717-729. |
[7] | 赵明华, 王志宝, 韩荣青, 任建兰. 面向“新五化”的地理学创新研究——“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华北地区)暨黄河分会学术年会”述评[J]. 地理学报, 2015, 70(11): 1849-1854. |
[8] | 莫兴国, 刘苏峡, 林忠辉, 邱建秀. 华北平原蒸散和GPP格局及其对气候波动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1, 66(5): 589-598. |
[9] | 王仕琴, 宋献方, 王勤学, 肖国强, 刘昌明.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J]. 地理学报, 2008, 63(5): 462-472. |
[10] | 毛睿, 龚道溢, 范一大. 春季天气变率对华北沙尘暴频次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5, 60(1): 12-20. |
[11] | 高志强,刘纪远,曹明奎,李克让,陶波.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区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4, 59(4): 581-591. |
[12] | 张尚印,宋艳玲,张德宽,王守荣. 华北主要城市夏季高温气候特征及评估方法[J]. 地理学报, 2004, 59(3): 383-390. |
[13] | 龚道溢,韩晖. 华北农牧交错带夏季极端气候的趋势分析[J]. 地理学报, 2004, 59(2): 230-238. |
[14] | 孙志刚,王勤学,欧阳竹,渡边正孝. MODIS水汽通量估算方法在华北平原农田的适应性验证[J]. 地理学报, 2004, 59(1): 49-55. |
[15] | 刘荣高,刘纪远,庄大方. 基于MODIS数据估算晴空陆地光合有效辐射[J]. 地理学报, 2004, 59(1): 6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