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3, Vol. 58 ›› Issue (5): 703-711.doi: 10.11821/xb200305008
朱连奇,许叔明,陈沛云
收稿日期:
2003-05-10
修回日期:
2003-06-17
出版日期:
2003-09-25
发布日期:
2003-09-25
作者简介:
朱连奇 (1963-), 男, 河南省郸城县人, 副教授, 博士。主要从事土壤地理学、环境地理学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3部。E-mail: lqzhu@henu.edu.cn
基金资助: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0311051700); 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ZHU Lianqi, XU Shuming, CHEN Peiyun
Received:
2003-05-10
Revised:
2003-06-17
Online:
2003-09-25
Published:
2003-09-25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enan Province, No.031105170; Key Young Teachers Progr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Henan Province
摘要:
以福建省建瓯市牛坑龙草地生态系统试验站为例,研究了土地覆被类型从荒坡地到人工草地的转变所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含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地覆被类型由荒坡地到人工草地的转变,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N、P、K的含量增加,而Al的含量逐渐降低;植被中的养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养分贮存量的变化中N、P、K总量增加,而Al的总量减少。在陆地生态系统的两个群落中,所有元素的循环系数都发生了相应变化,这种变化是陆地生态系统对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的一种响应。
朱连奇,许叔明,陈沛云. 草地改良对陆地生态系统养分的影响——以福建省建瓯市牛坑龙草地生态系统试验站为例[J]. 地理学报, 2003, 58(5): 703-711.
ZHU Lianqi, XU Shuming, CHEN Peiyun. The Effects of Grassland Improvement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Nutrients: A Case Study of Jian'ou Niukenglong Grassland Ecosystem Experimental Statio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5): 703-711.
|
[1] | 崔耀平, 李楠, 付一鸣, 陈良雨. 中美俄加陆域碳汇对人为增温的消减贡献[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67-177. |
[2] | 万智巍,贾玉连,蒋梅鑫,刘影,洪祎君,卢成芳. 民国时期江西省城市用地与城市化水平[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50-561. |
[3] | 徐丽, 于贵瑞, 何念鹏. 1980s-2010s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的变化[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50-2167. |
[4] | 张琪, 罗格平, 李龙辉, 张苗, 吕娜娜, 王新新.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表征的现代绿洲演变过程——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7): 1157-1171. |
[5] | 翟俊, 刘荣高, 刘纪远, 赵国松. 1990-2010年中国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反照率改变的辐射强迫[J]. 地理学报, 2013, 68(7): 875-885. |
[6] | 田汉勤, 刘明亮, 张弛, 任巍, 徐小锋, 陈广生, 吕超群, 陶波. 全球变化与陆地系统综合集成模拟——新一代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DLEM)[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027-1047. |
[7] | 唐华俊, 吴文斌, 杨鹏, 陈佑启, Peter H. Verburg.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模型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09, 64(4): 456-468. |
[8] | 卞正富,张燕平. 徐州煤矿区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分析[J]. 地理学报, 2006, 61(4): 349-358. |
[9] | 王勤学,渡边正孝,欧阳竹,李彦,李英年,赵新全,王克林.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的监测与研究[J]. 地理学报, 2004, 59(1): 13-24. |
[10] | 陶波,李克让,邵雪梅,曹明奎.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模拟[J]. 地理学报, 2003, 58(3): 372-380. |
[11] | 邓慧平,李秀彬,陈军锋,张明,万洪涛. 流域土地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的模拟——以长江上游源头区梭磨河为例[J]. 地理学报, 2003, 58(1): 53-62. |
[12] | 罗格平,周成虎,陈曦. 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J]. 地理学报, 2003, 58(1): 63-72. |
[13] | 田汉勤. 陆地生物圈动态模式:生态系统模拟的发展趋势[J]. 地理学报, 2002, 57(4): 379-388. |
[14] | 李银鹏, 季劲钧.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模拟研究[J]. 地理学报, 2001, 56(4): 379-389. |
[15] | 李克让, 陈育峰, 黄玫, 李晓兵, 叶卓佳. 气候变化对土地覆被变化的 影响及其反馈模型[J]. 地理学报, 2000, 55(s1): 57-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