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8, Vol. 63 ›› Issue (4): 364-376.doi: 10.11821/xb200804001
• 土地利用 • 下一篇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收稿日期:
2007-10-23
修回日期:
2007-12-24
出版日期:
2008-04-25
发布日期:
2008-04-25
作者简介:
刘纪远(1947-),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E-mail: liujy@igsnrr.ac.cn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8B00)
LIU Jiyuan, XU Xinliang, SHAO Quanqin
Received:
2007-10-23
Revised:
2007-12-24
Online:
2008-04-25
Published:
2008-04-25
Supported by:
The CAS Action-plan for West Development, No.KZCX2-XB2-06-03; National Key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upporting Programs, No.2006BAC08B00
摘要:
在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MSS 图像、90 年代初期TM 图像和2004 年TM/ETM 图像支 持下, 通过三期遥感影像的直接对比分析, 获得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数据集, 并在此 基础上分析了70 年代以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时空特征。结果表明: 三江源地区 草地退化是一个在空间格局上影响范围大, 在时间过程上持续时间长的连续变化过程。研究 发现, 三江源草地退化的格局在70 年代中后期已基本形成, 70 年代中后期至今, 草地的退 化过程一直在继续发生, 总体上不存在90 年代至今的草地退化急剧加强现象。草地退化的过 程在不同区域和地带有明显不同的表现, 如在湿润半湿润地带的草甸类草地上, 发生着草地 破碎化先导, 随后发生覆盖度持续降低, 最后形成黑土滩的退化过程; 在干旱、半干旱地带 的草原类草地上, 发生着覆盖度持续降低, 最后形成沙地和荒漠化草地的退化过程。三江源 地区草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草地退化可以分为7 个区, 各区草地退化在类型、程度、 范围与时间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刘纪远, 徐新良, 邵全琴. 近30 年来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08, 63(4): 364-376.
LIU Jiyuan, XU Xinliang, SHAO Quanqi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Degradation in the Three- River Headwaters Region in Qinghai Provi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4): 364-376.
|
[1] | 曹智, 刘彦随, 李裕瑞, 王永生. 中国专业村镇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47-1666. |
[2] | 瞿诗进, 胡守庚, 李全峰.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转型阶段及其空间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539-1553. |
[3] | 徐晨晨, 叶虎平, 岳焕印, 谭翔, 廖小罕. 城镇化区域无人机低空航路网迭代构建的理论体系与技术路径[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17-930. |
[4] | 任梦瑶, 肖作鹏, 王缉宪. 中国城际专线物流网络空间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20-832. |
[5] | 王晓茹, 唐志光, 王建, 王欣, 魏俊锋. 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遥感监测[J]. 地理学报, 2020, 75(3): 470-484. |
[6] | 姚永慧, 张俊瑶, 索南东主. 南北过渡带1∶5万植被类型图遥感制图案例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620-630. |
[7] | 周成虎, 孙九林, 苏奋振, 杨晓梅, 裴韬, 葛咏, 杨雅萍, 张岸, 廖小罕, 陆锋, 高星, 付东杰. 地理信息科学发展与技术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93-2609. |
[8] | 邓辉, 卜凡. 历史上冀中平原“塘泺”湖泊群的分布与水系结构[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32-2345. |
[9] | 余姝辰, 王伦澈, 夏卫平, 余德清, 李长安, 贺秋华.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空演变[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46-2361. |
[10] | 黄麟, 翟俊, 祝萍, 郑瑜晗. 中国草畜平衡状态时空演变指示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96-2407. |
[11] | 鞠洪润, 左丽君, 张增祥, 赵晓丽, 汪潇, 温庆可, 刘芳, 徐进勇, 刘斌, 易玲, 胡顺光, 孙菲菲, 汤占中.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刻画方法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43-159. |
[12] | 张学儒, 周杰, 李梦梅. 基于土地利用格局重建的区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60-178. |
[13] | 赵贵宁, 张正勇, 刘琳, 徐丽萍, 王璞玉, 李丽, 宁珊.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玛纳斯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变化[J]. 地理学报, 2020, 75(1): 98-112. |
[14] | 刘晓琼, 吴泽洲, 刘彦随, 赵新正, 芮旸, 张健. 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降水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03-1820. |
[15] | 刘文超, 刘纪远, 匡文慧.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保护效应的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35-1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