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8, Vol. 63 ›› Issue (8): 820-828.doi: 10.11821/xb200808004
王开泳, 陈田
收稿日期:
2007-09-08
修回日期:
2008-06-14
出版日期:
2008-08-25
发布日期:
2008-08-25
作者简介:
王开泳(1980-), 男, 博士后,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 wangkaiyong2981@sina.com
基金资助: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56)
WANG Kaiyong, CHEN Tian
Received:
2007-09-08
Revised:
2008-06-14
Online:
2008-08-25
Published:
2008-08-25
Supported by: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AS, No.KZCX2-YW-32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71056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单个城市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城市区域的竞争。 都市经济区是在国家战略需求的推动下应势而生的新概念, 已经广泛应用于全国国土规划和 主体功能区划。准确把握都市经济区内部的地域构成有助于进行有效地加强区域管理和空间调控。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分析或以区县为单元的空间分析, 从功能空间的角度对都市经济区内部地域构成的研究较少, 更缺少准确科学的划分和判读方法。为了准确把握 区域空间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威胁, 规划者和政府官员需要探索判定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新方法。文章在总结当前几种主要的地域类型判读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 深入探讨了运 用遥感和GIS 手段进行区域地域构成判别的思路, 并成功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内部地域构成的 空间分析。研究发现, 当前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正经历着大规模的城镇化, 大都市的发展 无序蔓延, 存在的用地粗放、结构混杂、功能有待优化等问题, 工业区、居住区等用地的空 间分布呈现较明显的向心型分布和交通导向型分布特征, 同种地域类型的集聚性分布明显增强。通过从单要素和整体特征上认识和把握珠江三角洲地域构成与空间组织特征, 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空间管理和调控。还有助于深化区域地域构成的认识和空间结构的监测和分析, 也可作为制定土地利用政策的依据, 为从区域尺度上制定空间政策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王开泳, 陈田. 珠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区地域构成的判别与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8): 820-828.
WANG Kaiyong, CHEN Tia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Areal Topology in Extended Metropolitan Area of Pearl River Delt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8): 820-828.
|
[1] | 杜志威, 李郇. 珠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的增长与收缩新现象[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800-1811. |
[2] | 康蕾, 马丽, 刘毅. 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增水的耕地损失预测[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375-1389. |
[3] | 程佳佳, 王成金. 珠江三角洲集装箱港口体系演化及动力机制[J]. 地理学报, 2015, 70(8): 1256-1270. |
[4] | 陈浩, 陆林, 郑嬗婷. 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地理学报, 2011, 66(2): 257-266. |
[5] | 陈浩, 陆林, 郑嬗婷.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格局演化[J]. 地理学报, 2011, 66(10): 1427-1437. |
[6] | 刘小平, 黎夏, 张啸虎, 陈刚强, 李少英, 陈逸敏. 人工免疫系统与嵌入规划目标的城市模拟及应用[J]. 地理学报, 2008, 63(8): 882-894. |
[7] | 闫小培, 毛蒋兴, 普军. 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6): 613-623. |
[8] | 钱乐祥, 丁圣彦.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5, 60(5): 761-770. |
[9] | 张文忠,王传胜,吕昕,樊杰.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 地理学报, 2003, 58(5): 677-685. |
[10] | 陈晓宏,陈永勤.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文与地貌特征变异及其成因[J]. 地理学报, 2002, 57(4): 429-436. |
[11] | 曾凡棠, 林奎, 沈茜, 陈铣成, 谢国樑. 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及其在水质管理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00, 55(6): 652-660. |
[12] | 黄镇国, 张伟强, 赖冠文, 罗少彤, 范锦春, 江沛霖. 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对堤围防御能力的影响[J]. 地理学报, 1999, 54(6): 518-525. |
[13] | 曾辉, 邵楠, 郭庆华. 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景观异质性研究[J]. 地理学报, 1999, 54(3): 255-262. |
[14] | 刘岳峰, 韩慕康, 邬伦, 三村信男. 珠江三角洲口门区近期演变与围垦远景分析[J]. 地理学报, 1998, 53(6): 492-500. |
[15] | 薛凤旋, 杨春. 香港-深圳跨境城市经济区之形成[J]. 地理学报, 1997, 52(s1): 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