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1): 43-52.doi: 10.11821/xb200901005
胡金明1, 邓伟2, 唐继华1, 柳江1
收稿日期:
2008-10-20
修回日期:
2008-11-18
出版日期:
2009-01-25
发布日期:
2009-01-25
作者简介:
胡金明(1973-),男,安徽枞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流域水文地理、湿地水文生态等研究。 E-mail: jhuynu@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403301)
HU Jinming1, DENG Wei2, TANG Jihua1, LIU Jiang1
Received:
2008-10-20
Revised:
2008-11-18
Online:
2009-01-25
Published:
2009-01-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 2006CB403301
摘要:
基于“国家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 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北宋》为主信息源, 生成隋唐(公元581-907 年) 和北宋(公元960-1127 年) 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宏观格局分布图, 结合淮河流域的相关历史地理文献, 分析了隋唐和北宋时期淮河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 探讨了该历史时期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主要湿地类型的变化趋势、驱动与效应。研究表明: 隋唐和北宋时, 淮水流域湿地系统的宏观格局变化不大, 隋唐时处在稳定阶段, 北宋时处在较稳定阶段。河流和湖沼等自然湿地宏观分布格局变化小, 是当时流域湿地系统保 持宏观格局稳定的基本原因。流域湿地系统变化主要来自于以运渠、库塘和灌溉沟渠等为主 的人工湿地的发展和演变, 隋唐王朝的宏观政策促进了当时流域各类人工湿地的发展; 唐末—北宋熙宁元年, 流域各类人工湿地因战争等政治原因大量荒废; 北宋中期后因系列新政实施, 流域人工湿地又得以再次发展。隋唐—北宋时淮河流域人工湿地的变化与历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关联影响。
胡金明,邓伟,唐继华,柳江. 隋唐与北宋淮河流域湿地系统格局变迁[J]. 地理学报, 2009, 64(1): 43-52.
HU Jinming,DENG Wei,TANG Jihua,LIU Jiang. Evolution of Wetland System Pattern of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Sui, Tang and Northern Song Dynastie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1): 43-52.
|
[1] | 邓辉, 卜凡. 历史上冀中平原“塘泺”湖泊群的分布与水系结构[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32-2345. |
[2] | 高超,王随继.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352-1364. |
[3] | 刘博一, 王随继. 黄河玛曲砾质网状河段河间湿地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95-1206. |
[4] | 何凡能, 李美娇, 刘浩龙. 北宋路域耕地面积重建及时空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1967-1978. |
[5] | 张玉红, 苏立英, 于万辉, 张洪云. 扎龙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5, 70(1): 131-142. |
[6] | 李建国, 濮励杰, 徐彩瑶, 陈新建, 张云峰, 蔡芳芳. 1977-2014年江苏中部滨海湿地演化与围垦空间演变趋势[J]. 地理学报, 2015, 70(1): 17-28. |
[7] | 周葆华, 尹剑, 金宝石, 朱磊. 30年来武昌湖湿地退化过程与原因[J]. 地理学报, 2014, 69(11): 1697-1706. |
[8] | 李洪, 宫兆宁, 赵文吉, 宫辉力.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市水库湿地演变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3): 357-367. |
[9] | 杜鸿, 夏军, 曾思栋, 佘敦先, 张永勇, 严子奇. 淮河流域极端径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及统计模拟[J]. 地理学报, 2012, 67(3): 398-409. |
[10] | 孔凡哲, 宋晓猛, 占车生, 叶爱中. 水文模型参数敏感性快速定量评估的RSMSobol方法[J]. 地理学报, 2011, 66(9): 1270-1280. |
[11] | 何凡能, 李士成, 张学珍. 北宋中期耕地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格局重建[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531-1539. |
[12] | 宫兆宁, 张翼然, 宫辉力, 赵文吉. 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J]. 地理学报, 2011, 66(1): 77-88. |
[13] | 严子奇, 夏军, Lars Gottschalk. 基于水文随机方法的大尺度径流空间插值图化研究——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区间为例[J]. 地理学报, 2010, 65(7): 841-852. |
[14] | 李玉凤, 刘红玉, 曹晓, 郑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健康空间差异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 地理学报, 2010, 65(11): 1429-1437. |
[15] | 杨玉盛,郭剑芬,王健,盛浩,李熙波,林成芳,王维奇,谢锦升,陈光水. 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述评[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048-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