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2): 153-166.doi: 10.11821/xb200902003
刘艳军, 李诚固
收稿日期:
2008-03-11
修回日期:
2008-10-04
出版日期:
2009-02-25
发布日期:
2009-02-25
作者简介:
刘艳军(1981-), 男, 吉林镇赉人, 博士生,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研究, 发表学术论文20 余篇。E-mail: liuyj323@nen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40; 40141004)
LIU Yan-jun, LI Cheng-gu
Received:
2008-03-11
Revised:
2008-10-04
Online:
2009-02-25
Published:
2009-0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471040; No.40141004
摘要:
首先提出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概念, 通过分析1953-2005 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过程与偏差, 构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系数模型、产业结构 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模型, 探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及空间效应, 并划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域类型。研究表明: 1953-2005 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产 业结构变动整体呈波动性变化, 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 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不断增大, 表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强度在不断增大, 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 城市经济密度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区域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包括各类开发区、都市经济区、城市产业整合体、交通经济带、资源型城市和口岸型城市等, 各类形态的发育对产业结构演变发挥了重要的空间效应; 东北地区可以 划分为大城市地域、资源—加工地域、传统农业地域、边境口岸地域、生态环境脆弱地域五种地域类型,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空间的整合、协调是各地域类型的主要调控模式。
刘艳军, 李诚固. 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53-166.
LIU Yan-jun, LI Cheng-gu. Regulation Model and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Response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vement in Northeast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2): 153-166.
|
[1] | 孙宏日, 刘艳军, 周国磊. 东北地区交通优势度演变格局及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44-458. |
[2] | 房艳刚, 刘建志. 东北地区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41-2255. |
[3] | 张杰, 史培军, 杨静, 龚道溢. 北京地区景观城市化进程对暴雨过程的影响——以“7·21”暴雨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13-125. |
[4] |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韩燕, 廖柳文, 韩炜. 远程耦合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解释[J]. 地理学报, 2019, 74(3): 421-431. |
[5] | 吴子璇, 张强, 宋长青, 张芬, 朱秀迪, 孙鹏, 范科科, 余慧倩, 申泽西. 珠三角城市化对气温时空差异性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42-2357. |
[6] | 鲁莎莎, 刘彦随, 秦凡. 环渤海地区农业地域功能演进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10): 2011-2026. |
[7] | 王玉明,王瑞康. 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的原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47-1657. |
[8] | 宋小青,麻战洪,赵国松,吴志峰. 城市空地:城市化热潮的冷思考[J]. 地理学报, 2018, 73(6): 1033-1048. |
[9] | 刘艳军,于会胜,刘德刚,祝丽媛. 东北地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格局演变的空间分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18, 73(5): 818-831. |
[10] | 万智巍,贾玉连,蒋梅鑫,刘影,洪祎君,卢成芳. 民国时期江西省城市用地与城市化水平[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50-561. |
[11] | 刘彦随,张紫雯,王介勇. 中国农业地域分异与现代农业区划方案[J]. 地理学报, 2018, 73(2): 203-219. |
[12] | 朱秀迪, 张强, 孙鹏. 北京市快速城市化对短时间尺度降水时空特征影响及成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086-2104. |
[13] | 吕拉昌,孙飞翔,黄茹. 基于创新的城市化——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910-1922. |
[14] | 吴雷,许有鹏,徐羽,袁甲,项捷,徐兴,徐勇. 平原水网地区快速城市化对河流水系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04-114. |
[15] | 初征, 郭建平, 赵俊芳. 东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248-1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