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3): 357-367.doi: 10.11821/xb200903011
朱龙海1,2, 吴建政1,2, 胡日军1,2, 徐永臣3, 王楠3
收稿日期:
2008-09-25
修回日期:
2008-11-28
出版日期:
2009-03-25
发布日期:
2009-03-25
通讯作者:
吴建政(1956-),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地质与工程环境,E-mail: wjzqdhd@ouc.edu.cn
作者简介:
朱龙海(1979-),男,博士,研究方向为沉积动力地貌,E-mail: zhulonghai@163.com
ZHU Longhai1,2, WU Jianzheng1,2, HU Rijun1,2, XU Yongchen3, WANG Nan3
Received:
2008-09-25
Revised:
2008-11-28
Online:
2009-03-25
Published:
2009-03-25
摘要:
运用钻探和浅地层探测等最新调查成果, 对近20 年的辽河三角洲潮流沉积进行了研 究。根据不同时期水深地形和卫星影像资料对比分析了现代辽河三角洲潮流地貌变化。现代辽河三角洲的沉积主体位于双台子河口。研究区10 m 深度内的地层主要包括: 潮滩相、潮 道相和浅海相沉积, 其下为古三角洲相。潮滩相沉积物以砂和粉砂为主, 分选中等, 跳跃和悬浮组分各占50%左右; 浅海相和潮道相沉积物主要为软弱的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 以悬浮组分为主。全新世以来至1896 年, 研究区为古辽河、古大凌河和绕阳河之间的小海湾。 1896 年, 双台子河被人工开挖为分洪河道以来, 口门外形成盖州滩等潮滩, 并快速发育。 1958 年, 双台子河建闸后, 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减小。目前, 双台子河口整体处于淤积状态, 潮滩面积不断增加, 整体向南、西、北3 个方向扩展。潮滩最大淤进速率为87~683 m/a, 平均淤积速率为0.189 m/a。潮滩东侧局部发生侵蚀, 平均侵蚀速率为0.122 m/a。潮道面积缩小, 具有向西、向北迁移的趋势, 最大迁移速率为48~200 m/a。双台子河口地貌发育受径流、海洋动力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由双台子河河流输沙演变为潮流和沿岸流输沙。
朱龙海,吴建政,胡日军,徐永臣,王楠. 近20 年辽河三角洲地貌演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3): 357-367.
ZHU Longhai,WU Jianzheng,HU Rijun,XU Yongchen,WANG Nan. Geo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Liaohe River Delta in Recent 20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3): 357-367.
|
[1] | 董治宝, 吕萍. 70年来中国风沙地貌学的发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09-528. |
[2] | 徐勇, 赵燊, 樊杰.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气候和地形地貌修订[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94-208. |
[3] | 华凯,程和琴,郑树伟.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63-1373. |
[4] | 程维明,周成虎,李炳元,申元村.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39-856. |
[5] | 陈雯,王珏,孙伟. 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12-322. |
[6] | 何磊,叶思源,袁红明,薛春汀. 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时空范围的再认识[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46-161. |
[7] | 程维明,高晓雨,马廷,徐新良,陈印军,周成虎.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13-1629. |
[8] | 薛兴华,常胜,宋鄂平.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洲滩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14-1727. |
[9] | 李玉辉,丁智强,吴晓月. 基于Strahler面积—高程分析的云南石林县域喀斯特地貌演化的量化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73-985. |
[10] | 刘博一, 王随继. 黄河玛曲砾质网状河段河间湿地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95-1206. |
[11] | 程维明, 周成虎, 申元村, 刘樯漪. 中国近40年来地貌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7, 72(5): 755-775. |
[12] | 莫多闻, 周力平, 刘耕年, 李有利, 夏正楷, 张家富, 李宜垠. 北京大学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1974-1996. |
[13] | 杜志威, 李郇. 珠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发展的增长与收缩新现象[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800-1811. |
[14] | 黄骁力, 丁浒, 那嘉明, 汤国安. 地貌发育演化研究的空代时理论与方法[J]. 地理学报, 2017, 72(1): 94-104. |
[15] | 程维明, 刘樯漪, 申元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地貌学研究现状与效应[J]. 地理学报, 2016, 71(7): 1255-12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