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7, Vol. 62 ›› Issue (2): 200-210.doi: 10.11821/xb200702009
王桂新, 魏星
收稿日期:
2006-05-25
修回日期:
2006-12-10
出版日期:
2007-02-25
发布日期:
2007-02-25
作者简介:
王桂新(1953-),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城市与区域 发展。E-mail: wanggx@fudan.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47);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5AJY002); 复旦大学“ 金苗” 项目 (EYH3710013)
WANG Guixin, WEI Xing
Received:
2006-05-25
Revised:
2006-12-10
Online:
2007-02-25
Published:
2007-0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371047; Key Program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05AJY002; Golden Seed Project of Fudan University, No. EYH3710013
摘要:
根据地方专业化指数与负指数函数模型方法, 利用上海市1996 年和2001 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基于工作地的从业劳动力数据, 分别以不同圈层、区县及乡镇街道为基本地域单元, 系统地考察了1996~2001年间上海从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发现上海从业劳动 力分布总体上呈都心区密度最高、由此向外依次降低的负指数函数分布的圈层结构模式。其 变动呈现都心区密度下降、周边地区上升、从业劳动力由都心区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的均衡化趋势。第二、三产业从业劳动力的分布变动互不相同: 第二产业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较大范围的单向均衡化变动; 第三产业从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变动则相对更向中心城区集聚, 表现为在距离市中心15 km 圈内由都心区向其边缘区扩散、15 km 圈以外地区特别是远郊区则反呈趋向中心城区的集中化变动。上海城市功能分异正向中心城区以“商” 为主、郊区以“工”为主, 空间模式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变。从业劳动力的这种空 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动趋势, 基本符合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
王桂新, 魏星. 上海从业劳动力空间分布变动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 62(2): 200-210.
WANG Guixin, WEI Xing. Change of Labor Force Spatial Structure in Shanghai from 1996 to 2001[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62(2): 200-210.
|
[1] | 关皓明, 杨青山, 浩飞龙, 冯章献. 基于“产业—企业—空间”的沈阳市经济韧性特征[J]. 地理学报, 2021, 76(2): 415-427. |
[2] | 王德, 李丹, 傅英姿.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上海市不同住宅区居民就业空间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585-1602. |
[3] | 乐阳, 李清泉, 郭仁忠. 融合式研究趋势下的地理信息教学体系探索[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90-1796. |
[4] | 冯健, 钟奕纯. 基于居住环境的常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空间结构[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237-1255. |
[5] | 赵睿, 焦利民, 许刚, 徐智邦, 董婷. 城市空间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4): 695-707. |
[6] | 塔娜, 申悦. 基于共享度的上海郊区社区居民活动空间隔离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49-859. |
[7] | 刘敏, 郝炜.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78-888. |
[8] | 朱玮, 梁雪媚, 桂朝, 冯永恒, 闫嘉. 上海职住优化效应的代际差异[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192-2205. |
[9] | 周扬, 黄晗, 刘彦随.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06-2223. |
[10] | 林晓,徐伟,杜德斌,杨凡. 上海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12-1130. |
[11] | 涂建军,唐思琪,张骞,吴越,罗运超. 山地城市格局对餐饮业区位选择影响的空间异质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63-1177. |
[12] | 王建邦, 赵军, 李传华, 朱钰, 康重阳, 高超. 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04-519. |
[13] | 裴韬, 刘亚溪, 郭思慧, 舒华, 杜云艳, 马廷, 周成虎.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86-598. |
[14] | 董锁成,杨洋,李富佳,程昊,李静楠,BILGAEVAlexey,李泽红,李宇. 中蒙俄高铁建设的影响机理及对策[J]. 地理学报, 2019, 74(2): 297-311. |
[15] | 殷杰,许世远,经雅梦,尹占娥,廖邦固. 基于洪涝情景模拟的城市公共服务灾害应急响应空间可达性评价——以医疗急救为例[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37-1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