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9): 1143-1147.doi: 10.11821/xb200909012
朱诚,黄铿
收稿日期:
2008-02-09
修回日期:
2008-02-09
出版日期:
2009-09-25
发布日期:
2009-09-25
作者简介:
朱诚 (1954-),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2572M), 主要从事地貌与第四纪研究。E-mail:zhuchengnj@yahoo.com.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871014);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SKLLQG0817);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J0630535); 高校博士点基金 (20050284011) 资助
ZHU Cheng,HUANG Keng
Received:
2008-02-09
Revised:
2008-02-09
Online:
2009-09-25
Published:
2009-09-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871014;The Open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oess and Quaternary Geology from the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AS, No.SKLLQG0817;The Training Foundation of National Basis of Talents, No.J0630535;The University Doctoral Foundation, No.20050284011
摘要:
随着国内外地层学界对新生代地层研究的不断深入,自1996年以来,国际地层学界对新生代地层学年代的划分不断更新。国际地层委员会2008年公布的方案中,新生代内第四纪的地位还未确定,它可能包括更新世,底界回溯到大约2.6 MaBP。随着中国第四纪研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日益上升,在对新生代的划分上,表达中国学者建议的呼声将会越来越高。
朱诚,黄铿. 地层学界近年来对新生代地层学名称使用的变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143-1147.
ZHU Cheng,HUANG Keng. The Change of Using Stratigraphic Cenozoic Nomenclature in the Field of Stratigraphy in Recent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9): 1143-1147.
|
[1] | 程昌秀,史培军,宋长青,高剑波. 地理大数据为地理复杂性研究提供新机遇[J]. 地理学报, 2018, 73(8): 1397-1406. |
[2] | 莫多闻, 周力平, 刘耕年, 李有利, 夏正楷, 张家富, 李宜垠. 北京大学地貌第四纪学科的创建与发展[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1974-1996. |
[3] | 张威, 付延菁, 刘蓓蓓, 刘亮, 崔之久, 师源凰, 王斯文.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J]. 地理学报, 2015, 70(5): 739-750. |
[4] | 朱秉启, 于静洁, 秦晓光, 刘子亭, 熊黑钢. 新疆地区沙漠形成与演化的古环境证据[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61-679. |
[5] | 赵井东, 施雅风, 王杰. 中国第四纪冰川演化序列与MIS对比研究的新进展[J]. 地理学报, 2011, 66(7): 867-884. |
[6] | 范天来, 范育新, 魏国孝. 河套盆地西山咀凸起区湖相地层的发现及其测年[J]. 地理学报, 2011, 66(5): 698-708. |
[7] | 李郎平; 鹿化煜. 黄土高原25万年以来粉尘堆积与侵蚀的定量估算[J]. 地理学报, 2010, 65(1): 37-52. |
[8] | 胡小猛; 郭家秀; 胡向阳. 汾河地堑湖盆第四纪地貌—沉积特征的构造控制[J]. 地理学报, 2010, 65(1): 73-81. |
[9] | 许炯心,李炳元,杨小平,周力平,师长兴,高抒,郑祥民,熊康宁,朱秉启,汪亚平,周立旻. 中国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的近今进展与未来展望[J]. 地理学报, 2009, 64(11): 1375-1393. |
[10] | 胡小猛,傅建利,李有利. 汾河流域地貌发育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02, 57(3): 310-318. |
[11] | 黄镇国,张伟强. 中国热带红树林的发展及其地理背景[J]. 地理学报, 2002, 57(2): 174-184. |
[12] | 宋保平, 张先林, 方正, 陈中原.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系地下水化学演化机制[J]. 地理学报, 2000, 55(2): 209-218. |
[13] | 《地理学报》. 笔谈:地理环境与冰川研究——祝贺施雅风院士八十华诞[J]. 地理学报, 1999, 54(1): 1-8. |
[14] | 闫顺, 穆桂金, 许英勤, 赵振宏. 新疆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J]. 地理学报, 1998, 53(4): 332-340. |
[15] | 童国榜, 羊向东, 王苏民, 陈祖荫, 夏良华. 扎赍诺尔晚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生态类型探讨[J]. 地理学报, 1997, 52(1): 72-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