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6, Vol. 61 ›› Issue (5): 451-460.doi: 10.11821/xb200605001
• 流域环境 • 下一篇
刘晓燕1,2, 张建中1, 张原锋1
收稿日期:
2006-02-09
修回日期:
2006-03-02
出版日期:
2006-05-25
发布日期:
2006-05-25
作者简介:
刘晓燕 (1964-), 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黄河研究工作。E-mail: xyliu@yellowriver.gov.cn
基金资助:
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 (XDS2004-03)
LIU Xiaoyan1,2, ZHANG Jianzhong1, ZHANG Yuanfeng1
Received:
2006-02-09
Revised:
2006-03-02
Online:
2006-05-25
Published:
2006-05-25
Supported by: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tem for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of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No.XDS2004-03
摘要:
河流健康是人们对河流生命存在状态的描述,是人类对河流向其提供服务的认可程度。通过分析人类和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需求,认为连续的河川径流、通畅安全的水沙通道、良好的水质、良性运行的河流生态系统和一定的供水能力是健康黄河的标志,提出用低限流量、河道最大排洪能力、平滩流量、滩地横比降、水质类别、湿地规模、水生生物、供水能力等8项定量指标作为健康黄河的标志,并根据相关的历史水文资料和1956~2004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健康指标量值。
刘晓燕, 张建中, 张原锋. 黄河健康生命的指标体系[J]. 地理学报, 2006, 61(5): 451-460.
LIU Xiaoyan, ZHANG Jianzhong, ZHANG Yuanfeng. Indicators of the Healthy Yellow Rive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5): 451-460.
|
[1]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王英珍. 黄河下游游荡段排沙比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27-138. |
[2] | 刘清兰, 陈俊卿, 陈沈良.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39-152. |
[3] | 王彦君, 吴保生, 钟德钰. 黄河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对水沙变化响应过程的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94-1511. |
[4] | 张俊华, 李国栋, 王岩松, 朱连奇, 赵文亮, 丁亚鹏.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58-570. |
[5] | 田晶, 郭生练, 刘德地, 陈启会, 王强, 尹家波, 吴旭树, 何绍坤.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汉江流域径流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07-2318. |
[6] | 谢林环, 江涛, 曹英杰, 张得胜, 黎坤, 唐常源. 城镇化流域降水径流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洪水径流分割[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33-1744. |
[7] | 李朝君,王世杰,白晓永,谭秋,李汇文,李琴,邓元红,杨钰杰,田诗琪,胡泽银. 全球主要河流流域碳酸盐岩风化碳汇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19-1332. |
[8] | 严鑫,孙昭华,谢翠松,夏军强. 基于经验模型的长江口南支上段压咸临界流量[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35-947. |
[9] | 曹晓娟, 谢林妤, 张风宝, 杨明义, 李占斌. 沙层特性对沙盖黄土坡面产流产沙变化贡献的定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62-974. |
[10] | 杨莹,林琳,钟志平,欧莹莹,徐茜,蒙美昀,郝珊. 基于应对公共健康危害的广州社区恢复力评价及空间分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2): 266-284. |
[11] | 陆大道, 孙东琪.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31-2436. |
[12] | 王彦君, 吴保生, 申冠卿. 1986-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主槽调整规律[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411-2427. |
[13] | 何磊,叶思源,袁红明,薛春汀. 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时空范围的再认识[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46-161. |
[14] | 高超,王随继.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352-1364. |
[15] | 孙倩,于坤霞,李占斌,李鹏,张晓明,龚珺夫.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及其主控因素的贡献率[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45-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