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玉辉,丁智强,吴晓月. 基于Strahler面积—高程分析的云南石林县域喀斯特地貌演化的量化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73-985. |
[2] |
於家, 温家洪, 陈芸, 廖邦固, 杜士强. 基于应急疏散智能体模型模拟的城市避难所空间配置——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458-1475. |
[3] |
张绍云, 周忠发, 熊康宁, 田衷珲, 陈全, 闫利会, 谢雅婷. 贵州洞穴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1998-2009. |
[4] |
汤青, 徐勇, 董晓辉, 李扬, 刘艳华, 孙晓一.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J]. 地理学报, 2015, 70(4): 650-663. |
[5] |
查良松, 邓国徽, 谷家川. 1992-2013年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J]. 地理学报, 2015, 70(11): 1708-1719. |
[6] |
刘斌涛, 刘邵权, 陶和平, 史展, 郭仕利, 曹伟超. 基于GIS的山区土地资源安全定量评价模型 ——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J]. 地理学报, 2011, 66(8): 1131-1140. |
[7] |
潘峰, 田长彦, 邵峰, 周伟, 陈飞. 新疆克拉玛依市生态敏感性研究[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497-1507. |
[8] |
张国坤, 邓伟, 张洪岩, 宋开山, 李恒达. 新开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谱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111-1120. |
[9] |
陶海燕, 黎夏, 陈晓翔.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空间格局演变的真实场景模拟[J]. 地理学报, 2009, 64(6): 665-676. |
[10] |
陈翔1, 李强1, 王运静1, 陈晋2, 唐巧3. 临界簇模型及其在地面公交线网可达性评价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09, 64(6): 693-700. |
[11] |
岳德鹏, 王计平, 刘永兵, 李海龙, 谢怀慈, 王冬梅. GIS 与RS 技术支持下的 北京西北地区景观格局优化[J]. 地理学报, 2007, 62(11): 1223-1231. |
[12] |
廖一兰, 王劲峰, 孟斌, 李新虎. 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一种方法[J]. 地理学报, 2007, 62(10): 1110-1119. |
[13] |
赵传燕, 冯兆东, 南忠仁, 李守波. 黄土高原祖厉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模拟研究[J]. 地理学报, 2007, 62(1): 52-61. |
[14] |
唐川, 朱静. 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J]. 地理学报, 2005, 60(1): 87-94. |
[15] |
李晓燕,张树文,王宗明,张惠琳. 吉林省德惠市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特征与格局[J]. 地理学报, 2004, 59(6): 989-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