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94, Vol. 49 ›› Issue (s1): 650-659.doi: 10.11821/xb1994S1009
朱震达
出版日期:
1994-12-15
发布日期:
1994-12-15
Zhu Zhenda
Online:
1994-12-15
Published:
1994-12-15
摘要: 联系全球关注的土地荒漠化问题,本文阐述中国荒漠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朱震达. 中国荒漠化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地理学报, 1994, 49(s1): 650-659.
Zhu Zhenda. THE STATUS AND PROSPECT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4, 49(s1): 650-659.
[1] | 郭泽呈, 魏伟, 石培基, 周亮, 王旭峰, 李振亚, 庞素菲, 颉斌斌.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48-1965. |
[2] | 彭华, 闫罗彬, 陈智, ScottSIMONSON, 罗谷松. 中国南方湿润区红层荒漠化问题[J]. 地理学报, 2015, 70(11): 1699-1707. |
[3] | 段翰晨, 王涛, 薛娴, 郭坚, 文星.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时空演变及其景观格局——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7): 917-928. |
[4] | 黄森旺, 李晓松, 吴炳方, 裴亮. 近25 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土地退化及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5): 589-598. |
[5] | 殷贺, 李正国, 王仰麟, 蔡福. 基于时间序列植被特征的内蒙古荒漠化评价[J]. 地理学报, 2011, 66(5): 653-661. |
[6] | 许端阳, 李春蕾, 庄大方, 潘剑君.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漠化过程中相对作用评价综述[J]. 地理学报, 2011, 66(1): 68-76. |
[7] | 曾永年, 冯兆东.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遥感分析[J]. 地理学报, 2007, 62(5): 529-536. |
[8] | 王乃昂,黄银洲,何彤慧,冯文勇,隆浩,程弘毅. 鄂尔多斯高原古城夯层沙的环境解释[J]. 地理学报, 2006, 61(9): 937-945. |
[9] | 李爱敏,韩致文,许健,马绍休,黄翠华. 21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土地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06, 61(9): 976-984. |
[10] | 李森, 孙武, 李凡, 林培松, 郑影华, 聂磊. 海南岛西部热带沙漠化土地特征与成因[J]. 地理学报, 2005, 60(3): 433-444. |
[11] | 程淑兰,欧阳华,牛海山,王琳,田玉强,张锋,高俊琴. 荒漠化重建地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动态特征——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04, 59(4): 505-513. |
[12] | 王涛,吴薇,薛娴,孙庆伟,张为民,韩致文. 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4, 59(2): 203-212. |
[13] | 艾丽坤,郭维栋. 从地-气温差的长期变化检测中国北部土壤荒漠化[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108-116. |
[14] | 顾峰雪,张远东,潘晓玲,初雨,师庆东. 水盐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作用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03, 58(6): 845-853. |
[15] | 刘彦随,Jay Gao. 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J]. 地理学报, 2002, 57(4): 443-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