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34年春,中国地理学会在南京成立,同年九月《地理学报》问世,迄今已有五十年了。
郭扬. 五十年来的《地理学报》[J]. 地理学报, 1984, 39(3): 234-239.
Guo Yang. FIFTY YEARS OF ACTA GEOGRAPHICA SINIC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39(3): 234-239.
[1] | 葛全胜, 廖小罕, 高星, 封志明, 刘卫东, 廖晓勇, 诸云强.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80年回顾及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37-2546. |
[2] | 张国友, 黄剑, 朱竑, 何沛东. 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学报》的发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197-2208. |
[3] | 董玉祥, 徐茜, 杨忍, 徐成东, 王钰莹.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J]. 地理学报, 2017, 72(1): 135-147. |
[4] | 刘闯, 洪诗荣, 林永信. 中华地理一奇峰——追忆百年林超视频内容与制作[J]. 地理学报, 2014, 69(s1): 98-103. |
[5] | 郑度. 深切缅怀敬爱的黄秉维先生[J]. 地理学报, 2013, 68(1): 10-14. |
[6] | 陆大道. 科学巨人宝贵遗产[J]. 地理学报, 2013, 68(1): 15-17. |
[7] | 刘昌明, 刘小莽, 张丹, 刘晓燕, 刘卓. 有关地理学研究中几个学术问题的研讨——学习黄秉维院士严谨治学的精神[J]. 地理学报, 2013, 68(1): 3-9. |
[8] | 刘燕华, 吴绍洪, 尹云鹤, 郑度, 杨勤业. 全球变化与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之理解[J]. 地理学报, 2013, 68(1): 18-24. |
[9] | 王铮. 地理学理论建设的一次重要努力——评《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J]. 地理学报, 2001, 56(1): 115-115. |
[10] | 吴传钧, 张家桢. 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J]. 地理学报, 1999, 54(5): 385-390. |
[11] | 《地理学报》.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J]. 地理学报, 1998, 53(1): 1-12. |
[12] | 《地理学报》. 第28届国际地理大会在荷兰海牙召开[J]. 地理学报, 1997, 52(1): 91-92. |
[13] | 《地理学报》. 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访问法国[J]. 地理学报, 1997, 52(1): 92-92. |
[14] | 陈传康, 郑度, 申元村, 杨勤业. 近10年来自然地理学的新进展[J]. 地理学报, 1994, 49(s1): 684-690. |
[15] | 刘卫东. 江汉平原土地类型与综合自然区划[J]. 地理学报, 1994, 49(1): 7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