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贵,邓祥征,赵晓东,郭柏枢,杨俊.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42-1252. |
[2] |
赵舒怡, 宫兆宁, 刘旭颖. 2001-2013年华北地区植被覆盖度与干旱条件的相关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5): 717-729. |
[3] |
李芬, 张建新, 郝智文, 武永利, 周晋红. 山西降水与ENSO的相关性研究[J]. 地理学报, 2015, 70(3): 420-430. |
[4] |
杨兴柱, 王群. 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6): 851-867. |
[5] |
郭元喜, 龚道溢, 汪文珊, 张自银, 毛睿. 中国中东部秋季PM10时空变化及其与日气温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2, 67(9): 1155-1164. |
[6] |
冉立山,王随继,范小黎,闵石头,赵建明,张瑞峰,曾国平. 黄河内蒙古头道拐断面形态变化及其对水沙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09, 64(5): 531-540. |
[7] |
刘红, 何青, 孟翊, 王元叶, 唐建华.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动力响应[J]. 地理学报, 2007, 62(1): 81-92. |
[8] |
李春晖,杨志峰. 黄河干流河道水量自然补损分析[J]. 地理学报, 2003, 58(4): 527-533. |
[9] |
龙花楼, 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4): 417-425. |
[10] |
全林生, 时少英, 朱亚芬, 钱维宏. 中国沙尘天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原因[J]. 地理学报, 2001, 56(4): 477-485. |
[11] |
陈正洪, 洪斌. 华中电网四省日用电量与气温关系的评估[J]. 地理学报, 2000, 55(s1): 34-38. |
[12] |
马保起, 李克, 吴卫民, 聂宗笙, 杨发, 郭文生, 何福利. 大青山河谷地貌特征及新构造意义[J]. 地理学报, 1999, 54(4): 327-334. |
[13] |
叶青超. 试论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发育[J]. 地理学报, 1986, 41(2): 11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