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9年七、八月,作者接受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委托,带队到陕北和关中一带进行航空和卫星照片的判读和制图研究。在考察过程中,结合调查任务也对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方针进行探讨,还阅读了有关这方面讨论的大部分文献,对这一问题有了一些认识,草成此文,参加讨论。
陈传康. 从发展商品生产角度讨论黄土高原的生产建设方针[J]. 地理学报, 1981, 36(1): 101-107.
Chen Chuankang. [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1, 36(1): 101-107.
[1] | 张琨, 吕一河, 傅伯杰, 尹礼唱, 于丹丹.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及其阈值[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49-960. |
[2] | 鲁大铭, 杨新军, 石育中, 王子侨. 黄土高原乡村体制转换与转型发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2): 348-364. |
[3] | 刘晓燕, 刘昌明, 党素珍. 黄土丘陵区雨强对水流含沙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23-1732. |
[4] | 刘文超, 刘纪远, 匡文慧.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保护效应的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35-1852. |
[5] | 文琦,施琳娜,马彩虹,王永生. 黄土高原村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研究——以宁夏彭阳县为例[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850-1864. |
[6] | 高海东, 庞国伟, 李占斌, 程圣东.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5): 863-874. |
[7] | 高海东, 李占斌, 李鹏, 贾莲莲, 徐国策, 任宗萍, 庞国伟, 赵宾华. 基于土壤侵蚀控制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研究[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503-1515. |
[8] | 傅伯杰.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052-1059. |
[9] | 赵鸣飞, 王宇航, 邢开雄, 康慕谊, 刘全儒, 李秋颐, 黄永梅. 黄土高原山地森林群落植物区系特征与地理格局[J]. 地理学报, 2014, 69(7): 916-925. |
[10] | 刘晓燕, 刘昌明, 杨胜天, 金双彦, 高亚军, 高云飞. 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 69(11): 1595-1603. |
[11] | 高云飞, 郭玉涛, 刘晓燕, 何兴照. 陕北黄河中游淤地坝拦沙功能失效的判断标准[J]. 地理学报, 2014, 69(1): 73-79. |
[12] | 祝士杰, 汤国安, 李发源, 熊礼阳.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面积高程积分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7): 921-932. |
[13] | 赵岩, 王治国, 孙保平, 张超, 纪强, 冯磊, 赵乾坤. 中国水土保持区划方案初步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3): 307-317. |
[14] | 高海东, 李占斌, 李鹏, 贾莲莲, 张翔. 梯田建设和淤地坝淤积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定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5): 599-608. |
[15] | 蒲金涌, 王润元, 李晓薇, 张谋草. 甘肃黄土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2, 67(5): 71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