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1980, Vol. 35 ›› Issue (3): 187-199.doi: 10.11821/xb198003001
• 论文 • 下一篇
林超, 李昌文
出版日期:
1980-07-15
发布日期:
1980-07-15
Lin Chao, Li Changwen
Online:
1980-07-15
Published:
1980-07-15
摘要: 我国土地类型研究,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农业)的需要,在自然区划工作的推动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编制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图是土地类型研究的重要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生产意义。
林超, 李昌文. 北京山区土地类型研究的初步总结[J]. 地理学报, 1980, 35(3): 187-199.
Lin Chao, Li Changwen . STUDIES ON LAND TYPES IN MOUNTAIN REGIONS NORTH OF BEIJ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80, 35(3): 187-199.
[1] | 葛全胜, 朱会义. 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14. |
[2] | 陈发虎, 吴绍洪, 崔鹏, 蔡运龙, 张镱锂, 尹云鹤, 刘国彬, 欧阳竹, 马巍, 杨林生, 吴铎, 雷加强, 张国友, 邹学勇, 陈晓清, 谈明洪, 王训明, 包安明, 程维新, 党小虎, 韦炳干, 王国梁, 王五一, 张兴权, 刘晓晨, 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799-1830. |
[3] | 张镱锂, 吴雪, 郑度.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异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31-948. |
[4] | 姚永慧, 张俊瑶, 索南东主. 南北过渡带1∶5万植被类型图遥感制图案例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620-630. |
[5] | 刘昌明, 郑度, 崔鹏, 葛全胜, 刘纪远, 吴绍洪, 汤秋鸿, 宋献方, 杨林生.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47-2569. |
[6] | 赵芳,张百平,朱连奇,姚永慧,崔耀平,刘俊杰. 秦巴山地垂直带谱结构的空间分异与暖温带—亚热带界线问题[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89-901. |
[7] | 张生瑞, 王英杰, 张桐艳, 曹瑞昌. 基于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空间格局的行政管理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4): 797-813. |
[8] | 王玉明,王瑞康. 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的原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47-1657. |
[9] | 徐志伟,鹿化煜. 自然地理学发展迎来新时代——从“2017年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92-196. |
[10] | 黄麟, 郑瑜晗, 肖桐. 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305-1315. |
[11] | 梁启章, 齐清文, 梁迅. 中国11件享誉世界的古—近代地图多元价值[J]. 地理学报, 2017, 72(12): 2295-2309. |
[12] | 李双成, 蒙吉军, 彭建. 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贡献[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1937-1951. |
[13] | 王鹏涛, 张立伟, 李英杰, 焦磊, 王浩, 延军平, 吕一河, 傅伯杰. 汉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2064-2078. |
[14] | 吴绍洪, 赵东升, 尹云鹤, 杨勤业, 张雪芹. 自然地理学综合研究理论与实践之继承与创新[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484-1493. |
[15] | 褚玉杰, 赵振斌, 张铖, 陈诚, 陈幺. 旅游社区多群体态度差异和冲突倾向的空间特征——以西安汤峪镇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6): 1045-10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