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9年6月2日至23日,中国科学院地貌考察组一行五人访问了英格兰、威尔土和苏格兰的十一所大学地理系及有关学术团体,了解了研究和教学状况,参观了实验室设备,并且到一些地貌发育较典型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学英. 英国地理教学与地貌研究[J]. 地理学报, 1980, 35(1): 93-95.
[1] | 陈发虎, 吴绍洪, 崔鹏, 蔡运龙, 张镱锂, 尹云鹤, 刘国彬, 欧阳竹, 马巍, 杨林生, 吴铎, 雷加强, 张国友, 邹学勇, 陈晓清, 谈明洪, 王训明, 包安明, 程维新, 党小虎, 韦炳干, 王国梁, 王五一, 张兴权, 刘晓晨, 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799-1830. |
[2] | 刘昌明, 郑度, 崔鹏, 葛全胜, 刘纪远, 吴绍洪, 汤秋鸿, 宋献方, 杨林生.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20, 75(12): 2547-2569. |
[3] | 樊杰.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J]. 地理学报, 2018, 73(4): 597-607. |
[4] | 黄耿志,冷疏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推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 地理学报, 2018, 73(3): 578-594. |
[5] | 颜子明,杜德斌,刘承良,桂钦昌,杨文龙.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2): 362-379. |
[6] | 徐志伟,鹿化煜. 自然地理学发展迎来新时代——从“2017年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92-196. |
[7] | 李双成, 蒙吉军, 彭建. 北京大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贡献[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1937-1951. |
[8] | 冯长春, 贺灿飞, 邓辉, 林坚, 曹广忠, 柴彦威, 吴必虎, 陈彦光, 冯健, 赵鹏军, 宋峰, 戴林琳, 朱晟君.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J]. 地理学报, 2017, 72(11): 1952-1973. |
[9] | 湛东升, 张文忠, 余建辉, 党云晓, 李小云. 问卷调查方法在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16, 71(6): 899-913. |
[10] | 许炯心, 蔡强国, 李炳元, 吴积善, 金德生, 尤联元, 师长兴, 张青松. 中国河流地貌研究进展——纪念沈玉昌先生100年诞辰[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2020-2036. |
[11] | 刘云刚, 李志刚, 黎斌. 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借鉴——面向知行合一的中国人文地理学[J]. 地理学报, 2014, 69(8): 1224-1233. |
[12] | 李容全, 邱维理. 周廷儒院士的自然地理学思想与成就[J]. 地理学报, 2013, 68(9): 1281-1291. |
[13] | 冷疏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地理学项目研究特征简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10): 1307-1315. |
[14] | 陆玉麒. 人文地理学科学化的总体目标与实现路径[J]. 地理学报, 2011, 66(12): 1587-1596. |
[15] | 许学工,李双成,蔡运龙.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今进展与前瞻[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027-1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