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植物区系地理是研究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及其发展历史的科学分枝。它以古地理学、植物分布区学及植物分类学等为基础。
王荷生.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J]. 地理学报, 1979, 34(3): 224-237.
Wang Hosheng. THE BASIC FEATURES OF CHINESE FLOR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79, 34(3): 224-237.
[1] | 何丽烨, 程善俊, 马宁, 郭军.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及其环流配置的定量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41-52. |
[2] | 陆福志,鹿化煜.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75-888. |
[3] | 金凤君, 焦敬娟, 齐元静.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发展演化与地理效应评价[J]. 地理学报, 2016, 71(4): 576-590. |
[4] | 靳建辉, 李志忠, 胡凡根, 张辉, 王贤立, 夏菁, 姜锋, 邓涛, 靳姝豫, 刘秀铭. 全新世中晚期福建海岸沙丘记录的海岸环境与人类活动[J]. 地理学报, 2015, 70(5): 751-765. |
[5] | 张威, 董应巍, 于治龙, 贺明月. 气候和地貌对晚第四纪冰川发育差异性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3, 68(7): 909-920. |
[6] | 李茜, 魏凤英, 李栋梁. 近159 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J]. 地理学报, 2011, 66(1): 25-37. |
[7] | 安文玲,刘晓宏,陈拓,徐国保,侯书贵,孙维贞. 云南丽江树轮δ18O记录的大气环流变化信息[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103-1112. |
[8] | 施小英1, 施晓晖1, 毛嘉富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61-870. |
[9] | 曹光杰,王建,张学勤,屈贵贤,白世彪,龚小辉.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段河槽特征及古流量[J]. 地理学报, 2009, 64(3): 331-338. |
[10] | 张威,闫玲,崔之久,杨建强. 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与环境[J]. 地理学报, 2009, 64(1): 33-42. |
[11] | 于淑秋, 林学椿, 施晓晖. 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及其与环流和降水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8, 63(7): 751-760. |
[12] | 江志红,何金海,李建平,杨金虎, 王冀.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7): 675-686. |
[13] | 徐袁,钱维宏. 东亚季风边缘活动带研究综述[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138-146. |
[14] | 郭其蕴,蔡静宁,邵雪梅,沙万英.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率对中国气候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3, 58(4): 569-576. |
[15] | 香宝,刘纪远. 东亚土地覆盖动态与季风气候年际变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2, 57(1): 3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