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1, Vol. 66 ›› Issue (2): 147-156.doi: 10.11821/xb201102001
• 京师地理讲坛 • 下一篇
陆大道
收稿日期:
2011-01-10
修回日期:
2010-01-26
出版日期:
2011-02-20
发布日期:
2011-02-20
作者简介:
陆大道 (1940-), 男,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E-mail: ludd@igsnrr.ac.cn
LU Dadao
Received:
2011-01-10
Revised:
2010-01-26
Online:
2011-02-20
Published:
2011-02-20
摘要: 10年来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大规模地参与了全球变化研究。本文阐述了全球变化的主要研究议题及地理学者可能起到的作用,认为中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变化比大气层增温的影响大得多,一系列与此有关的重大区域性问题应该得到地理学者的广泛重视。文中还指出了地理学者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值得注意的倾向。
陆大道. 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与全球变化研究[J]. 地理学报, 2011, 66(2): 147-156.
LU Dadao.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Research on Global Change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1, 66(2): 147-156.
[1] 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 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Group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Earth Science. Strategic Report: China's Earth Science Development For 21st Century.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2] 钱学森 等. 论地理科学.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Qian Xuesen et al. On Geographic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91.][3] “黄秉维文集”编辑小组. 地理学综合研究(黄秉维文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Editing Group of Collections of Huang Bingwei. Integrated Studies of Geography: Collections of Huang Bingwei. 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003.][4] 刘闯.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策略分析: 美国模式研究. 北京: 测绘出版社, 2005. [Liu Chuang. An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Global Change Research: The USA Case Study.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2005.][5] 陆大道. 地理学: 发展与创新.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Lu Dadao. Geography: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 |
[1] | 邓祥征, 梁立, 吴锋, 王振波, 何书金.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61-276. |
[2] | 古恒宇, 沈体雁. 中国高学历人才的空间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26-340. |
[3] | 朱晟君, 金文纨. 地方出口产品结构及制度环境与企业出口相关多样化[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98-414. |
[4] | 龚健雅, 许刚, 焦利民, 秦昆. 城市标度律及应用[J]. 地理学报, 2021, 76(2): 251-260. |
[5] | 李钢, 薛淑艳, 马雪瑶, 周俊俊, 徐婷婷, 王皎贝. 中国失踪人口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10-325. |
[6] | 葛全胜, 朱会义. 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14. |
[7] | 张兴航, 张百平, 王晶, 余付勤, 赵超, 姚永慧. 中国南北过渡带东段样带植被序列与气候分界问题[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0-43. |
[8] | 何沛东. 张其昀先生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与成就[J]. 地理学报, 2021, 76(1): 235-247. |
[9] | 郭泽呈, 魏伟, 石培基, 周亮, 王旭峰, 李振亚, 庞素菲, 颉斌斌.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48-1965. |
[10] | 陈发虎, 吴绍洪, 崔鹏, 蔡运龙, 张镱锂, 尹云鹤, 刘国彬, 欧阳竹, 马巍, 杨林生, 吴铎, 雷加强, 张国友, 邹学勇, 陈晓清, 谈明洪, 王训明, 包安明, 程维新, 党小虎, 韦炳干, 王国梁, 王五一, 张兴权, 刘晓晨, 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799-1830. |
[11] | 李哲, 丁永建, 陈艾姣, 张智华, 张世强. 1960—2019年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845-1859. |
[12] | 敖荣军, 常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572-1584. |
[13] | 宋周莺, 祝巧玲. 中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格局及其驱动力[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03-1616. |
[14] | 金贵, 邓祥征, 董寅, 吴锋.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多维贫困测度及时空交互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33-1646. |
[15] | 马春玥, 买买提·沙吾提, 姚杰, 古丽努尔·依沙克.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动态变化[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99-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