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10): 1218-1228.doi: 10.11821/xb201010007
贺灿飞1,2, 朱彦刚1,3, 朱晟君1
收稿日期:
2010-01-10
修回日期:
2010-08-06
出版日期:
2010-10-20
发布日期:
2010-10-20
作者简介:
贺灿飞(1972-), 男,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 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5164M), 主要从事经济地理, 产业和区域经济等研究。E-mail: hecanfei@urban.pk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5)
HE Canfei1,2, ZHU Yangang1,3, ZHU Shengjun1
Received:
2010-01-10
Revised:
2010-08-06
Online:
2010-10-20
Published:
2010-10-20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871065
摘要:
:产业地理集聚存在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结合产业特性和区域特征揭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采用2004 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本文发现交通密度、政府支出比重、开发区数量以及贸易壁垒强度等区域特征显著影响产业集聚。在产业特性与区域特征交叉分析中发现,市场化促进了农业投入依赖性强、产业联系强、劳动密集型及研发密集型的产业的空间扩散,交通网络的完善有利于产业联系强的、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的分散布局,在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区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更为集聚;地方政府的产业和区域政策促进了产业联系较强的产业集聚,而拉动了利税率高的、国有企业主导的、属于国家重点计划的产业分散布局;各级政府建立的开发区和园区则尤其不利于国家计划重点产业的集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本文研究表明,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对于中国的制造业集聚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中国的政策制度环境也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集聚需要一定的产业和区域条件,并非所有产业和所有区域内都能够实现高水平的产业集聚。
贺灿飞, 朱彦刚, 朱晟君. 产业特性、区域特征与中国制造业省区集聚[J]. 地理学报, 2010, 65(10): 1218-1228.
HE Canfei, ZHU Yangang, ZHU Shengjun. Industrial Attributes,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Chin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10): 1218-1228.
|
[1] | 朱艳硕, 王铮, 程文露.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枢纽—网络结构[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25-1533. |
[2] | 郑景云,刘洋,吴茂炜,张学珍,郝志新. 中国中世纪气候异常期温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281-1291. |
[3] | 王秋玉, 曾刚, 吕国庆.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初探[J]. 地理学报, 2016, 71(2): 251-. |
[4] | 高超, 金凤君. 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空间格局演化及产业特征[J]. 地理学报, 2015, 70(2): 202-213. |
[5] | 陈枫楠,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基于EEA方法的中国水泥制造业能耗的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566-1580. |
[6] | 赵浚竹, 孙铁山, 李国平.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J]. 地理学报, 2014, 69(6): 850-862. |
[7] | 毛琦梁, 董锁成, 王菲, 李俊. 中国省区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3, 68(4): 435-448. |
[8] | 张晓平, 孙磊. 北京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2, 67(10): 1308-1316. |
[9] | 赵新正, 宁越敏, 魏也华, . 上海外资生产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1, 66(10): 1390-1402. |
[10] | 韩增林, 徐丹, 郭建科. 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8): 899-906. |
[11] | 武前波; 宁越敏.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区位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2): 139-152. |
[12] | 吕卫国, 陈雯.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42-152. |
[13] |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 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 地理学报, 2008, 63(12): 1299-1310. |
[14] | 贺灿飞, 潘峰华, 孙蕾. 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07, 62(12): 1253-1264. |
[15] | 贺灿飞, 谢秀珍.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2): 21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