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7): 801-808.doi: 10.11821/xb201007004
钱锦霞1, 张霞2, 张建新1, 范辽生3, 武捷4
收稿日期:
2010-03-10
修回日期:
2010-05-10
出版日期:
2010-07-20
发布日期:
2010-07-20
作者简介:
钱锦霞(1966-), 女, 山西平遥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应用气象、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 E-mail: qianjx@126.com
基金资助: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80311086); 山西省气象局研究项目(SXKYBQH20082010)
QIAN Jinxia1, ZHANG Xia2, ZHANG Jianxin1, FAN Liaosheng3, WU Jie4
Received:
2010-03-10
Revised:
2010-05-10
Online:
2010-07-20
Published:
2010-07-20
Supported by:
The Shanx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No.20080311086; Shanxi Meteorological Bureau Project, No.SXKYBQH20082010
摘要:
利用山西省境内分布较为均匀的52 个地面气象站1970-2009 年的霜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初终霜日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M-K法分析了霜日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初霜日、终霜日的出现以及无霜期的长短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纬度逐渐偏北、海拔逐渐升高,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从全省平均情况看,初霜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无霜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而终霜日的变化则以波动为主,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从突变检测情况看,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在40 年间均存在一次明显突变,初霜日的突变点出现在2000 年,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出现在1997 年。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看,初霜日显著推后的区域大片集中在晋中东部、吕梁北部和忻州西部,以及分散在运城南部、临汾西北部和大同南部。终霜日显著提前的区域位于晋中东部山区、吕梁山东部和忻州西部。无霜期显著延长的区域位于西北部黄河沿岸、省境中东部和运城南段。变化趋势为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和无霜期缩短的区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钱锦霞, 张霞, 张建新, 范辽生, 武捷. 近40 年山西省初终霜日的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0, 65(7): 801-808.
QIAN Jinxia, ZHANG Xia, ZHANG Jianxin, FAN Liaosheng, WU Jie. The Changing Trends of the First and Last Frost Dates over Shanxi Province for the Past 40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7): 801-808.
|
[1] | 刘敏, 郝炜.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78-888. |
[2] | 杜军, 胡军, 尼玛吉, 次旺顿珠. 1981-2017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21-1834. |
[3] | 王建邦, 赵军, 李传华, 朱钰, 康重阳, 高超. 2001-2015年中国植被覆盖人为影响的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04-519. |
[4] | 杜军, 马鹏飞, 潘多. 1981-2014年西藏各时次气温的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3): 422-432. |
[5] | 高歌, 许崇育. 1961-2010年中国十大流域水分盈亏量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5, 70(3): 380-391. |
[6] | 宁晓菊, 张丽君, 杨群涛, 秦耀辰. 1951年以来中国无霜期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15, 70(11): 1811-1822. |
[7] | 钱锦霞, 李娜, 韩普. 冬季气候变暖对山西省冬小麦可种植区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4, 69(5): 672-680. |
[8] | 薛静静, 沈镭, 彭保发, 刘立涛. 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和环境绩效——基于14个能源输出和输入大省的实证研究[J]. 地理学报, 2014, 69(10): 1414-1424. |
[9] | 张镱锂, 祁威, 周才平, 丁明军, 刘林山, 高俊刚, 摆万奇, 王兆锋, 郑度.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分异[J]. 地理学报, 2013, 68(9): 1197-1211. |
[10] | 王琼, 张明军, 王圣杰, 骆书飞, 汪宝龙, 朱小凡.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11-625. |
[11] | 王随继, 闫云霞, 颜明, 赵晓坤. 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方法的提出及应用[J]. 地理学报, 2012, 67(3): 388-397. |
[12] | 范泽孟, 张轩, 李婧, 岳天祥, 刘纪远, 孙晓芳, 香宝, 匡文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类型转换趋势[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623-1633. |
[13] | 韩荣青; 李维京; 艾婉秀; 宋艳玲; 叶殿秀; 侯威. 中国北方初霜冻日期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0, 65(5): 525-532. |
[14] | 史军; 崔林丽; 贺千山; 孙林. 华东雾和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5): 533-542. |
[15] | 张明军1, 2, 李瑞雪1, 贾文雄1, 2, 王旭峰2. 中国天山山区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7): 798-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