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5): 543-552.doi: 10.11821/xb201005004
王丽; 邱新法; 王培法; 刘爱利
收稿日期:
2010-01-08
修回日期:
2010-03-22
出版日期:
2010-05-25
发布日期:
2010-05-25
作者简介:
王丽(1979-), 讲师, 在职博士生,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2018M), 从事于3S集成在气象、水文应用方面的研究。E-mail: xuer217@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S0508016001);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重点项目(CMATG2006Z10);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102)
WANG Li; QIU Xin-fa; WANG Pei-fa; LIU Ai-li
Received:
2010-01-08
Revised:
2010-03-22
Online:
2010-05-25
Published:
2010-05-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for Young Scholars. No.S0508016001; Meteorological New Technologies Popularization Projects of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No.CMATG2006Z10;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Key Laboratory of Jiangsu Province, No.KLME050102
摘要:
利用长江流域气象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包括常规气象站点资料和辐射站点资料)、NOAA-AVHRR遥感数据(反演地表反照率),以1km×1km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反映地形状况的主要数据,通过基于DEM数据的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模型和地形开阔度模型,分别建立了长江流域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地形反射辐射分布式模型,实现了长江流域太阳总辐射模拟,并对总辐射模拟结果进行了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和对其受季节、纬度、地形因子(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影响的局部规律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的误差分析和站点验证分析。结果显示:太阳总辐射在季节上受影响的程度依次是春季>冬季>夏季>秋季;随着高度、坡度、纬度的增加,太阳总辐射受坡向影响的程度呈增强趋势,从坡向上看,向阳山坡(偏南坡)对太阳总辐射量明显高于背阴坡(偏北坡)。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3.04177MJm-2,相对误差平均值3.655%,用站点验证方法显示:模拟绝对误差为22.667MJm-2,相对误差为4.867%。
中图分类号:
P422.1
王丽; 邱新法; 王培法; 刘爱利. 复杂地形下长江流域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拟[J]. 地理学报, 2010, 65(5): 543-552.
WANG Li; QIU Xinfa; WANG Peifa; LIU Aili. Distributed Modeling of Global Solar Radiation of Rugged Terrai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5): 543-552.
[1] Weng Duming. Studies on Radiation Climate of China. Beijing: 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1997.[翁笃鸣. 中国辐射 气候.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7.] |
[1] | 汤国安. 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305-1325. |
[2] | 朱诚, 吴立, 李兰, 郑朝贵, 李中轩, 马春梅, 谭艳, 赵泉鸿, 王坤华, 林留根, 江章华, 丁金龙, 孟华平.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268-1283. |
[3] | 王琼, 张明军, 王圣杰, 骆书飞, 汪宝龙, 朱小凡.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11-625. |
[4] | 唐常春, 孙威.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87-1598. |
[5] |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079-1088. |
[6] | 杨昕,汤国安,刘学军,李发源,祝士杰. 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应用[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058-1070. |
[7] | 袁淑杰1, 2, 谷晓平2, 缪启龙3, 康为民2, 于飞2, 邱新法3.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布式模拟[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88-895. |
[8] | 高歌. 1961- 2005 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7): 761-768. |
[9] | 汪宇明, 高元衡. 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 地理学报, 2008, 63(6): 657-668. |
[10] | 蒋兴文, 李跃清, 王鑫. 中国地区水汽输送异常特征及其 与长江流域旱涝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8, 63(5): 482-490. |
[11] | 曾燕, 邱新法, 刘昌明, 姜爱军. 起伏地形下黄河流域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模拟[J]. 地理学报, 2005, 60(4): 680-688. |
[12] | 周卫军,王克林,王凯荣,谢小立,刘鑫,王勤学,渡边正孝. 长江流域稻田生态系统的水分和养分转换过程[J]. 地理学报, 2004, 59(1): 25-32. |
[13] | 曾燕,邱新法,刘昌明,吴险峰. 基于DEM的黄河流域天文辐射空间分布[J]. 地理学报, 2003, 58(6): 810-816. |
[14] | 晏维金, 章申, 王嘉慧. 长江流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对输送无机氮的影响——1968~1997年的时间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5): 505-514. |
[15] | 李恒鹏, 杨桂山. 基于GIS的淤泥质潮滩侵蚀堆积空间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3): 27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