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10, Vol. 65 ›› Issue (2): 153-163.doi: 10.11821/xb201002003
袁丰1, 2, 魏也华3, 陈雯1, 金志丰1
收稿日期:
2009-07-08
修回日期:
2009-11-13
出版日期:
2010-02-25
发布日期:
2010-02-25
作者简介:
袁丰(1982-), 男, 博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为区域与城市发展。E-mail: fyuan@niglas.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3); 美国福特基金(1085-102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321)
YUAN Feng1,2; WEI Ye-hua Dennis3; CHEN Wen1; JIN Zhi-feng1
Received:
2009-07-08
Revised:
2009-11-13
Online:
2010-02-25
Published:
2010-0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71053; Ford Foundation of USA, No.1085-1022;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AS, No.KZCX2-YW-321
摘要:
高科技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竞争的关键,但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空间极不平衡,空间要素显著影响高科技企业区位选择及空间集聚。针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省等大尺度单元,本文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讨了1996-2006年间苏州市区不同空间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的时空集聚特征。研究发现:在0~6km的尺度上,信息通讯企业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并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出倒"U"型集聚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地区"逐渐从老城区向外围推移,但是集聚峰区依然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其外围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同时,新企业的选址与原有企业的分布特征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运用计数模型的计量结果也表明企业集聚特征对新企业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同时起作用的还有地方政府政策影响下的开发区建设、城市内外交通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
中图分类号:
F626
袁丰; 魏也华; 陈雯; 金志丰. 苏州市区信息通讯企业空间集聚与新企业选址[J]. 地理学报, 2010, 65(2): 153-163.
YUAN Feng1; 2; WEI Yehua Dennis3; CHEN Wen1; JIN Zhifeng1 (1.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AS; Nanjing 210008; 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 China; 3.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IPIA; University of Utah; Salt Lake City; Utah 84112-9155; USA).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New Firm Form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 Suzho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65(2): 153-163.
[1] Gordon I R, Mccann P. Industrial clusters: Complexes, agglomeration and/or social networks? Urban Studies, 2000, 37 (3): 513-532. |
[1] | 袁丹, 朱传耿, 陈寒昱. 中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动力机制与空间分布[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41-351. |
[2] | 林晓,徐伟,杜德斌,杨凡. 上海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12-1130. |
[3] | 梁育填,周政可,刘逸. 东南亚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关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8): 1449-1461. |
[4] |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 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J]. 地理学报, 2018, 73(2): 219-231. |
[5] | 焦利民, 李泽慧, 许刚, 张博恩, 董婷, 谷岩岩. 武汉市城市空间集聚要素的分布特征与模式[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432-1443. |
[6] | 赵浚竹, 孙铁山, 李国平.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区位选择[J]. 地理学报, 2014, 69(6): 850-862. |
[7] | 陈嘉, 韦素琼, 陈松林. 1991年来台商在大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驱动机制[J]. 地理学报, 2014, 69(6): 838-849. |
[8] | 吴爱芝, 孙铁山, 李国平.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J]. 地理学报, 2013, 68(6): 775-790. |
[9] | 方忠权. 广州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3, 68(4): 464-476. |
[10] | 马彩虹, 任志远, 李小燕. 黄土台塬区土地利用转移流及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2): 257-267. |
[11] | 李少英, 黎夏, 刘小平, 吴志峰, 艾彬, 陈明辉, 黎海波, 刘萌伟. 基于多智能体的就业与居住空间演化多情景模拟——快速工业化区域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10): 1389-1400. |
[12] | 刘小平, 黎夏, 陈逸敏, 刘涛, 李少英. 基于多智能体的居住区位空间选择模型[J]. 地理学报, 2010, 65(6): 695-707. |
[13] | 贺灿飞1, 2, 傅蓉1.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区位选择[J]. 地理学报, 2009, 64(6): 701-712. |
[14] | 吕卫国, 陈雯.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与南京城市空间重构[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42-152. |
[15] | 陈刚强, 李郇, 许学强. 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10): 1045-1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