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学波, 宋金平, 于伟, 王振波. 基于感知的北京居民职住空间关系生成机理[J]. 地理学报, 2021, 76(2): 383-397. |
[2] |
孙毅中, 杨静, 宋书颖, 朱杰, 戴俊杰. 多层次矢量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土地利用变化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164-2179. |
[3] |
裴韬, 刘亚溪, 郭思慧, 舒华, 杜云艳, 马廷, 周成虎. 地理大数据挖掘的本质[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86-598. |
[4] |
崔学刚, 方创琳, 张蔷. 山东半岛城市群高速交通优势度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6): 1149-1161. |
[5] |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5): 789-802. |
[6] |
谭章智, 李少英, 黎夏, 刘小平, 陈逸敏, 李威贤.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效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5): 850-862. |
[7] |
刘纪远, 刘文超, 匡文慧, 宁佳.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遥感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3): 335-369. |
[8] |
李升发, 李秀彬. 耕地撂荒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6, 71(3): 370-389. |
[9] |
黄松, 李燕林, 李如友. 桂西地区地质遗迹与民族文化资源的空间关系及成因机理[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34-1448. |
[10] |
杨俊, 解鹏, 席建超, 葛全胜, 李雪铭, 马占东.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5, 70(3): 461-475. |
[11] |
罗娅, 杨胜天, 刘晓燕, 刘昌明, 宋文龙, 董国涛, 赵海根, 娄和震. 黄河河口镇—潼关区间1998-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4, 69(1): 42-53. |
[12] |
吴琳娜, 杨胜天, 刘晓燕, 罗娅, 周旭, 赵海根. 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4, 69(1): 54-63. |
[13] |
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地理学报, 2014, 69(1): 3-14. |
[14] |
王渊刚, 罗格平, 赵树斌, 韩其飞, 李超凡, 范彬彬, 陈耀亮. 新疆耕地变化对区域碳平衡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4, 69(1): 110-120. |
[15] |
朱会义. 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新疆地区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率的变动趋势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8): 1029-1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