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9): 1093-1102.doi: 10.11821/xb200909007
高红燕1, 蔡新玲2, 贺皓1, 王骊华1, 寇小兰1, 张宏1
收稿日期:
2008-10-14
修回日期:
2009-03-30
出版日期:
2009-09-25
发布日期:
2009-09-25
作者简介:
高红燕 (1966-), 女,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应用气象研究。E-mail:hongyan1966@gmail.com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
GAO Hong-yan1, CAI Xin-ling2, HE Hao1, WANG Li-hua1, KOU Xiao-lan1, ZHANG Hong1
Received:
2008-10-14
Revised:
2009-03-30
Online:
2009-09-25
Published:
2009-09-25
Supported by:
Open Fund of Key Laboratory of Regional Climate-Environment Research for Temperate East Asia (RCE-TE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摘要:
利用1951-2006年西安及周围3站点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城市气温变化和周围台站温度变化的差异,给出了4个测站不同阶段、不同季节城市化影响气温变化的趋势系数及线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1980年以前,无论平均气温还是月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西安与其周围站点的线性趋势系数及线性变化趋势相差不大;但在1980年以后,城市站的线性趋势系数明显大于周围站点的趋势系数,特别是在1993年以后,西安站的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线性趋势系数远大于其周围站点的趋势系数,是周围站点的1.6~3.5倍,说明城市的热岛效应不但提高了城市的温度同时也改变城市的增温率,使得城市气温增温率加大。西安及其周围站的线性增暖趋势在春季最大,其中西安达到2.20 oC/10a,是其它季节的2~4倍;秋季的线性增暖幅度次之,夏季最小。热岛效应对最高气温的最大贡献在春季,对最低气温的最大贡献在冬季。
高红燕,蔡新玲,贺皓,王骊华,寇小兰,张宏. 西安城市化对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093-1102.
GAO Hong-yan,CAI Xin-ling,HE Hao,WANG Li-hua,KOU Xiao-lan,ZHANG Hong.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in Xi'a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9): 1093-1102.
|
[1] | 齐贵增, 白红英, 赵婷, 孟清, 张善红. 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21, 76(1): 44-56. |
[2] | 李哲, 丁永建, 陈艾姣, 张智华, 张世强. 1960—2019年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845-1859. |
[3] | 刘佳, 梁一行, 李鹏, 肖池伟. 2001—2018年印度尼西亚MODIS活跃火的发生特征与响应[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07-1920. |
[4] | 郭泽呈, 魏伟, 石培基, 周亮, 王旭峰, 李振亚, 庞素菲, 颉斌斌.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48-1965. |
[5] | 邓铭江, 龙爱华, 李江, 邓晓雅, 张沛. 西北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解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33-1345. |
[6] | 刘敏, 郝炜. 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4): 878-888. |
[7] | 马宁, 何丽烨, 梁苏洁, 郭军. 京津冀冬季冷空气过程的低频特征及西伯利亚高压低频变化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3): 485-496. |
[8] | 刘春腊, 徐美, 刘沛林, 曾凡超.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J]. 地理学报, 2020, 75(2): 382-397. |
[9] | 张杰, 史培军, 杨静, 龚道溢. 北京地区景观城市化进程对暴雨过程的影响——以“7·21”暴雨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13-125. |
[10] | 何丽烨, 程善俊, 马宁, 郭军.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及其环流配置的定量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41-52. |
[11]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12] | 杜军, 胡军, 尼玛吉, 次旺顿珠. 1981-2017年西藏“一江两河”流域5 cm地温及其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21-1834. |
[13] | 牛方曲, 封志明, 刘慧. 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在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63-1575. |
[14] | 熊俊楠,李进,程维明,周成虎,郭良,张晓蕾,王楠,李伟. 西南地区山洪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74-1391. |
[15] | 吴宜进,赵行双,奚悦,刘慧,李畅. 基于MODIS的2006-2016年西藏生态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438-1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