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9): 1083-1092.doi: 10.11821/xb200909006
褚健婷1,2, 夏军1, 许崇育3, 李璐1,2, 王中根1
收稿日期:
2009-01-13
修回日期:
2009-05-26
出版日期:
2009-09-25
发布日期:
2009-09-25
作者简介:
褚健婷 (1981-), 女, 甘肃天水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统计降尺度方法、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E-mail:cjtqd@yahoo.com.cn;chujt.06b@igsnrr.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730632);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KZCX2-YW-12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6BAB14B07-01)
CHU Jian-ting1,2, XIA Jun1, XU Chong-yu3, LI Lu1,2, WANG Zhong-gen1
Received:
2009-01-13
Revised:
2009-05-26
Online:
2009-09-25
Published:
2009-09-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30632;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ZCX2-YW-126;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D Program, No.2006BAB14B07-01
摘要:
选用海河流域上国家气象局30个气象站1958-2007年共50年的日降水资料,以及水文部门248个雨量站1995-2004年共10年的资料,采用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分析、Kolmogorov-Smirnov检验、Z检验和F检验等方法,在充分考虑两套降水资料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1) 海河流域气象站和雨量站的年降水量基本都符合正态分布,其均值和方差在统计意义上相等;两套资料的相关程度较高,气象站日降水资料可以用来延长水文站资料;(2) 在1958-2007年,除春季降水量略有增加外,海河流域的降水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夏季和全年减少趋势非常明显,而且1980年后呈加速减少;(3) 海河流域夏季和全年的降水分布形势相似,以太行山和燕山为界,分为山前多雨带、山前平原区少雨带以及山后少雨带,而且降水从南向北,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冬季水汽含量最少,基本上呈南多北少的分布;春秋季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冬夏季的过渡状态。近50年来,五台山地区和太行山前的部分地区降水减少趋势明显。
褚健婷,夏军,许崇育,李璐,王中根. 海河流域气象和水文降水资料对比分析及时空变异[J]. 地理学报, 2009, 64(9): 1083-1092.
CHU Jian-ting,XIA Jun,XU Chong-yu,LI Lu,WANG Zhong-gen. Comparison and Spatial-temporal Variability of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Weather Stations and Rain Gauges in Haihe River Basi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9): 1083-1092.
|
[1] | 李哲, 丁永建, 陈艾姣, 张智华, 张世强. 1960—2019年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845-1859. |
[2] | 温庆志, 孙鹏, 张强, 姚蕊. 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构建及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65-1482. |
[3] | 金凯, 王飞, 韩剑桥, 史尚渝, 丁文斌. 1982—2015年中国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61-974. |
[4] | 李双双, 汪成博, 延军平, 刘宪锋. 面向事件过程的秦岭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89-1007. |
[5] | 田晶, 郭生练, 刘德地, 陈启会, 王强, 尹家波, 吴旭树, 何绍坤. 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汉江流域径流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07-2318. |
[6] | 王芳, 张晋韬. 《巴黎协定》排放情景下中亚地区降水变化响应[J]. 地理学报, 2020, 75(1): 25-40. |
[7] | 何丽烨, 程善俊, 马宁, 郭军.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及其环流配置的定量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41-52. |
[8] | 萧凌波, 闫军辉. 基于地方志的1736-1911年华北秋粮丰歉指数序列重建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77-1788. |
[9] | 刘晓琼, 吴泽洲, 刘彦随, 赵新正, 芮旸, 张健. 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降水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03-1820. |
[10] | 李双双, 延军平, 武亚群, 汪成博. 秦岭—淮河南北供暖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66-1877. |
[11] |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08-1524. |
[12] | 曾岁康,雍斌. 全球降水计划IMERG和GSMaP反演降水在四川地区的精度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05-1318. |
[13] | 刘娟,姚晓军,刘时银,郭万钦,许君利. 1970-2016年冈底斯山冰川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33-1344. |
[14] | 陆福志,鹿化煜.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75-888. |
[15] | 刘俊,黄莉,孙晓倩,李宁馨,张恒锦. 气候变化对中国观鸟旅游的影响——基于鸟类物候变化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12-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