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6): 736-744.doi: 10.11821/xb200906010
许振晓1, 张捷1, Geoffrey Wall2, 曹靖1, 张宏磊1
收稿日期:
2008-11-10
修回日期:
2009-03-22
出版日期:
2009-06-25
发布日期:
2009-06-25
通讯作者:
张捷, 教授, 博士生导师。E-mail: jiezhang@nju.edu.cn
作者简介:
许振晓 (1978-), 女, 南京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 xuzhenxiao@zj.com
基金资助: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71007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7103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07JC630026)
XU Zhenxiao1, ZHANG Jie1, Geoffrey Wall2, CAO Jing1, ZHANG Honglei1
Received:
2008-11-10
Revised:
2009-03-22
Online:
2009-06-25
Published:
2009-06-25
Supported by:
China Study Abroad Scholarship, No.2007100739;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371030;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 07JC630026
摘要:
基于“地方感”、“期望理论”两个基本理论,从旅游核心社区居民地方感、旅游发展期望、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旅游发展成本感知以及旅游发展支持度五个结构变量出发,通过引入旅游发展期望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居民地方感对旅游发展支持度内部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以世界遗产地九寨沟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三阶段结构方程模型的定量分析,校验理论模型中各结构因子、结构因子与其所含维度之间影响路径及其系数,定量测度了居民的旅游发展期望在居民地方感与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关联中的中介效用和影响机制,及对旅游发展支持度的潜在影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 居民地方感对居民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的作用存在差异,地方感对获益感知的作用远大于成本感知。② 居民从旅游发展中感知获益有助于他们对当地旅游发展持更积极态度,而成本感知则会产生消极影响。③ 居民旅游发展期望中介效用的存在性和有效性,居民地方感通过发展期望,强化了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及旅游支持度作用。④ 发展期望在居民旅游发展正反影响感知两结构模型中的中介效用存在强弱,在感知获益子结构模型的中介作用强于感知成本子模型。
许振晓1, 张捷1, Geoffrey Wall2, 曹靖1, 张宏磊1. 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09, 64(6): 736-744.
XU Zhenxiao1, ZHANG Jie1, Geoffrey Wall2, CAO Jing1, ZHANG Honglei1.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Residents' Place Attachment on Positive Attitude to Tourism with A Mediator of Development Expectation: A Case of Core Tourism Community in Jiuzhaigo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6): 736-744.
[1] Gibson C. Locating geographies of tourism.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2008, 32 (3): 407-422. |
[1] | 赵雪雁, 王伟军, 万文玉.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2003-2013[J]. 地理学报, 2017, 72(4): 685-698. |
[2] | 曲衍波, 姜广辉, 张佰林, 李慧燕, 魏淑文.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经济梯度分异[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845-1858. |
[3] | 李瑞, 吴殿廷, 殷红梅, 单延芳, 吴孟珊, 朱桃杏, 王永明. 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模型与实证——以社区、政府和企业力量导向模式的比较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416-1435. |
[4] | 朱竑, 李如铁, 苏斌原. 微观视角下的移民地方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广州市城中村移民为例[J]. 地理学报, 2016, 71(4): 637-648. |
[5] | 蔡晓梅, 何瀚林. 广州市高星级酒店地方与无地方的建构及协商[J]. 地理学报, 2016, 71(2): 322-. |
[6] | 王咏, 陆林.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社区旅游支持度模型及应用——以黄山风景区门户社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4, 69(10): 1557-1574. |
[7] | 孙九霞, 周一.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J]. 地理学报, 2014, 69(10): 1575-1589. |
[8] | 赵良仕, 孙才志, 郑德凤. 中国省际水资源利用效率与空间溢出效应测度[J]. 地理学报, 2014, 69(1): 121-133. |
[9] | 谌丽, 张文忠, 杨翌朝. 北京城市居民服务设施可达性偏好与现实错位[J]. 地理学报, 2013, 68(8): 1071-1081. |
[10] | 申悦, 柴彦威. 基于GPS数据的北京市郊区巨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空间[J]. 地理学报, 2013, 68(4): 506-516. |
[11] | 陈超, 刘家明, 马海涛, 王润, 周彬, 陈楠. 中国农民跨省旅游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4): 547-558. |
[12] | 苏勤, 钱树伟.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地方感影响关系及机理分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8): 1137-1148. |
[13] | 杨永春, 谭一洺, 黄幸, 刘定惠. 基于文化价值观的中国城市居民住房选择——以成都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6): 841-852. |
[14] | 曲衍波, 张凤荣, 宋伟, 梁发超, 姜广辉.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修正与测算——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2, 67(4): 490-503. |
[15] | 陈秧分, 刘彦随, 杨忍. 基于生计转型的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区域[J]. 地理学报, 2012, 67(3): 42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