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6): 643-653.doi: 10.11821/xb200906001
• 论文 • 下一篇
李小建1, 2, 周雄飞1, 乔家君2, 王 丽2, 王玉婵1
收稿日期:
2008-12-01
修回日期:
2009-04-24
出版日期:
2009-06-25
发布日期:
2009-06-25
作者简介:
李小建 (1954-), 河南孟津人, 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0223m)。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学。E-mail: xjli@hen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05350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07JJD790124)
LI Xiaojian1, 2, ZHOU Xiongfei1, QIAO Jiajun2, WANG Li2, WANG Yuchan1
Received:
2008-12-01
Revised:
2009-04-24
Online:
2009-06-25
Published:
2009-06-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35025; Key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No.2007JJD790124
摘要:
采用改进的信息熵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河南11个村1251农户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时空耦合的概念,定量分析了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与农户持续增收的内在关系。得出如下结论:①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影响农户农业收入,但耕地和地形等地理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且耕地增长的贡献度在山区最大,丘陵次之,平原最小,能力增长的贡献度恰好相反。② 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和家庭劳动投入显著影响农户非农收入,地理因素对家庭非农收入没有直接影响,地域通达性通过影响家庭自主发展能力间接影响家庭非农收入。③ 不同阶段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农户非农发展的贡献度不同。初级阶段,农户非农发展几乎完全依赖劳动投入的增长,能力增长几乎没有起作用;中级阶段,能力增长和劳动增长的贡献各半;高级阶段,能力的贡献度又跌至15%。④ 农民非农收入报酬率的增长依赖农户能力增长和地域通达性提高。在低报酬阶段,能力的贡献度约占2/3,但进入中下报酬阶段后,报酬的增长完全依赖地域通达性的增强,进入中上报酬阶段后,地域通达性的作用开始下降,到达高报酬阶段后下降到零,这时报酬的增长完全依赖能力的增长。
李小建1, 2, 周雄飞1, 乔家君2, 王丽2, 王玉婵1. 不同环境下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对收入增长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6): 643-653.
LI Xiaojian1, 2, ZHOU Xiongfei1, QIAO Jiajun2, WANG Li2, WANG Yuchan1. Self-developing Ability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Its Impact on Growth of the Household Income: A Geographical Stud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6): 643-653.
[1] Liu Zuoxiang. The study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viability. Rural Economy, 2006, (11): 6-10. [刘祚祥.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组织自生能力研究. 农村经济, 2006, (11): 6-10.] |
[1] | 葛全胜, 朱会义. 两千年来中国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变迁及启示[J]. 地理学报, 2021, 76(1): 3-14. |
[2] | 赵睿, 焦利民, 许刚, 徐智邦, 董婷. 城市空间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J]. 地理学报, 2020, 75(4): 695-707. |
[3] | 赵建吉, 王艳华, 王珏, 苗长虹. 省直管县改革背景下地级市空间溢出效应对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2): 286-301. |
[4] | 王玉明,王瑞康. 城市化时期郊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上升的原因[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47-1657. |
[5] | 戴长雷, 王思聪, 李治军, 张一丁, 高宇, 李冲. 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综述[J]. 地理学报, 2015, 70(11): 1823-1834. |
[6] | 张春晓, 林珲, 陈旻. 虚拟地理环境中尺度适宜性问题的探讨[J]. 地理学报, 2014, 69(1): 100-109. |
[7] | 周春山, 叶昌东.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特征及其原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6): 728-738. |
[8] | 李中轩, 朱诚, 吴国玺, 郑朝贵, 邵仕训, 冯非凡, 王宁. 河南省史前人类遗址的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子[J]. 地理学报, 2013, 68(11): 1527-1537. |
[9] | 李小建, 周雄飞, 郑纯辉, Scott Rozelle. 欠发达区地理环境对专业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 地理学报, 2012, 67(6): 783-792. |
[10] | 蒋志杰, 张捷, 李丽, 聂守宏. 小尺度环境地形认知与空间行为的关系分析——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为例[J]. 地理学报, 2011, 66(6): 821-830. |
[11] | 王玉明. 地理环境演化趋势的熵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1, 66(11): 1508-1517. |
[12] | 郑伟忠. 浙江自然地理环境与采石文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099-1110. |
[13] | 李兴绪; 刘曼莉; 葛珺沂.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户收入的地理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2): 235-243. |
[14] | 林珲,黄凤茹,闾国年.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兴起与实验地理学新方向[J]. 地理学报, 2009, 64(1): 7-20. |
[15] | 李小建,周雄飞, 郑纯辉. 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2): 147-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