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5): 601-608.doi: 10.11821/xb200905009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收稿日期:
2008-11-09
修回日期:
2009-03-02
出版日期:
2009-05-25
发布日期:
2009-05-25
作者简介:
王霄(1984-),男,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气候诊断方面的研究。 E-mail: wrbeide@yahoo.com.cn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33018;40675036)
WANG Xiao,GONG Yuanfa,CEN Sixian
Received:
2008-11-09
Revised:
2009-03-02
Online:
2009-05-25
Published:
2009-05-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No.2004CB418302;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633018;No.40675036
摘要:
采用1948-2007 年共计60 年的NCEP/NCAR 再分析资料, 计算了夏半年(4-9 月) 青藏 高原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 分析了夏半年青藏高原可降水 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水汽输送。结果表明: 在对流层中层的青藏高原 上空, 夏季是一个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 “湿池” 特征非常显著, 湿池主要有三个大 的可降水量中心, 即高原的西南部、东南部和高原南侧。4-9 月, 高原上的可降水量变化很 大, 高原的增湿的速度小于减湿的速度。水汽进入高原主要通过三条水汽通道, 即西风带水 汽输送通道、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通道和南海—孟加拉湾水汽通道。水汽主要在高原西南 侧、喜马拉雅山中段和高原东南侧进入高原。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 的水汽分布 及水汽输送特征[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01-608.
WANG Xiao,GONG Yuanfa,CEN Sixi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ist Pool and Its Moisture Transports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Summer Half Yea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5): 601-608.
|
[1] | 黄海, 田尤, 刘建康, 张佳佳, 杨东旭, 杨顺. 藏东地区斜坡土壤冻融侵蚀力学机制及敏感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21, 76(1): 87-100. |
[2] | 封志明, 李文君, 李鹏, 肖池伟.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及其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59-1372. |
[3] | 孙思奥, 王晶, 戚伟. 青藏高原地区城乡虚拟水贸易格局与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46-1358. |
[4] | 梁馨月, 徐梦珍, 吕立群, 崔一飞, 张风宝. 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73-1385. |
[5] | 冯雨雪, 李广东.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86-1405. |
[6] | 许珺, 徐阳, 胡蕾, 王振波.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时空模式[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06-1417. |
[7] | 王楠, 王会蒙, 杜云艳, 易嘉伟, 刘张, 涂文娜. 青藏高原人口流入流出时空模式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18-1431. |
[8] | 戚伟, 刘盛和, 周亮.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2): 255-267. |
[9] | 高星, 康世昌, 刘青松, 陈鹏飞, 段宗奇. 1899—2011年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沉积物磁性矿物的环境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1): 68-81. |
[10]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11] | 郭超,蒙红卫,马玉贞,李丹丹,胡彩莉,刘杰瑞,雒聪文,王凯. 藏南羊卓雍错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45-1362. |
[12] | 高兴川,曹小曙,李涛,吕敏娟. 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90-1204. |
[13] | 田原,余成群,查欣洁,高星,于明寨. 青藏高原西部、南部和东北部边界地区天然水的水化学性质及其成因[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75-991. |
[14]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朱秀迪, 余慧倩,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水变化、影响因子及未来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20-533. |
[15] | 范科科,张强,史培军,孙鹏,余慧倩. 基于卫星遥感和再分析数据的青藏高原土壤湿度数据评估[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78-17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