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5): 571-580.doi: 10.11821/xb200905006
吴吉春1, 盛煜1, 李静1, 王杰2
收稿日期:
2008-10-27
修回日期:
2009-03-20
出版日期:
2009-05-25
发布日期:
2009-05-25
作者简介:
吴吉春(1973-),男,博士生,冻土学专业。E-mail: wujichun@lab.ac.cn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 (2007CB411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40)
WU Jichun1, SHENG Yu1, LI Jing1, WANG Jie2
Received:
2008-10-27
Revised:
2009-03-20
Online:
2009-05-25
Published:
2009-05-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973 Program),No.2007CB411502;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871040
摘要:
疏勒河流域地处祁连山西段, 气候极端干旱。2008 年6 月在疏勒河源区海拔 3729~3890 m 的不同地面、地形条件下在5 个点上布设了10 眼钻孔进行钻探勘察, 并布设测 温管定期监测地温。根据勘察和测温资料, 确定了疏勒河流域内多年冻土下界高程在3750 m 左右, 查明河谷中松散地层以冲积层为主, 多为粗颗粒土, 多年冻土含冰量普遍较低。局地 因素对多年冻土状态影响明显。其中坡度差异可以使地温相差0.5 oC, 坡向的差异可以使地 温相差达1.0 oC; 地层水分含量对浅层地温的影响甚至超过坡向的影响; 地面状态的差异, 造成地温、活动层厚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与祁连山中东部地区相比, 疏勒河源区多年冻土 几乎没有生态过程的影响, 多年冻土形成和保存受气候驱动, 基本上代表了一类干旱气候条 件下的多年冻土特征。
吴吉春,盛煜,李静,王杰. 疏勒河源区的多年冻土[J]. 地理学报, 2009, 64(5): 571-580.
WU Jichun,SHENG Yu,LI Jing,WANG Jie. Permafrost in Source Areas of Shule River in Qilian Mountain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5): 571-580.
|
[1] | 孙美平, 马维谦, 姚晓军, 张明军, 李忠勤, 秦大河. 祁连山冰川服务价值评估及其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78-190. |
[2] | 吴祥文, 臧淑英, 马大龙, 任建华, 李昊, 赵光影.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19-2331. |
[3] | 马帅, 盛煜, 曹伟, 吴吉春, 胡晓莹, 王生廷.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数值模拟[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21-1633. |
[4] | 刘雪梅, 张明军, 王圣杰, 王杰, 赵培培, 周盼盼. 2008-2014年祁连山区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54-767. |
[5] | 孙美平, 刘时银, 姚晓军, 郭万钦, 许君利.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基于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02-1414. |
[6] | 强芳, 张明军, 王圣杰, 刘杨民, 任正果, 朱小凡. 基于格点数据的1961-2012年祁连山面雨量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25-1136. |
[7] | 秦翔, 崔晓庆, 杜文涛, 任贾文, 陈记祖.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记录的高山区大气降水变化[J]. 地理学报, 2014, 69(5): 681-689. |
[8] | 南卓铜, 黄培培, 赵林. 青藏高原西部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及其下限估算[J]. 地理学报, 2013, 68(3): 318-327. |
[9] | 董志文, 秦大河, 任贾文, 秦翔, 徐建中, 孙维君. 祁连山西段冰川积雪中大气粉尘沉积特征[J]. 地理学报, 2013, 68(1): 25-35. |
[10] | 贾文雄. 近50 年来祁连山及河西走廊降水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31-644. |
[11] | 赵传燕; 别强; 彭焕华. 祁连山北坡青海云杉林生境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0, 65(1): 113-121. |
[12] | 贾文雄, 何元庆, 李宗省, 庞洪喜, 院玲玲, 宁宝英, 宋波,张宁宁. 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及突变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3): 257-269. |
[13] | 张文纲,李述训,庞强强. 近45 年青藏高原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08, 63(11): 1151-1159. |
[14] | 彭剑峰, 勾晓华, 陈发虎, 张永香, 刘普幸, 张永, 方克艳. 阿尼玛卿山地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07, 62(7): 742-752. |
[15] | 徐岩,邵雪梅. 柴达木盆地东缘祁连圆柏轮宽序列标准化的方法研究[J]. 地理学报, 2006, 61(9): 919-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