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9, Vol. 64 ›› Issue (2): 131-141.doi: 10.11821/xb200902001
• 产业发展 • 下一篇
樊杰1, 王宏远1, 陶岸君1, 徐建红2
收稿日期:
2008-04-12
修回日期:
2008-09-02
出版日期:
2009-02-25
发布日期:
2009-02-25
作者简介:
樊杰(1961-), 男, 陕西西安人, 博士生导师, 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E-mail: fanj@igsnrr.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46)
FAN Jie1, WANG Hong-yuan1, TAO An-jun1, XU Jian-hong2
Received:
2008-04-12
Revised:
2008-09-02
Online:
2009-02-25
Published:
2009-0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71046
摘要:
工业企业区位和城镇体系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是地理学综合性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协调工业区位选择与城镇体系布局, 促使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空间关系上形成良性互动, 现实意义重大。在初步探讨了工业企业区位与城镇体系布局空间耦合的价值和一般过程的基 础上, 以洛阳市为例, 讨论了不同时期内洛阳市工业布局指向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以部门和典型企业走访、企业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重点调查大型工业企业近期研发和管理、核心生产、配套企业等生产链不同环节的布局区位指向, 分析其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企业近期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取向的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同城镇体系空间组织模式的耦合关系不尽合理, 这不仅对城镇体系的完善、也对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基于此, 提出符合城镇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城镇体系布局意向及其对工业发展区位的期望, 分析了在符合企业意愿和政府作为的基本前提下, 引导大企业的配套企业向距离中心城市30 km 县城集聚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从中心城市与县城的快速通道建设、政府补贴弥补土地价格差价、提高县城的公共服务支撑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与城镇 化良性互动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樊杰, 王宏远, 陶岸君, 徐建红. 工业企业区位与城镇体系布局的空间耦合分析———洛阳市大型工业企业区位选择因素的案例剖析[J]. 地理学报, 2009, 64(2): 131-141.
FAN Jie, WANG Hong-yuan, TAO An-jun, XU Jian-hong. Coupling Industrial Location with Urban System Distribution:A Case Study of China's Luoyang Municipality[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9, 64(2): 131-141.
|
[1] | 黄季夏, 张天媛, 王利, 杨林生, 葛全胜. 俄罗斯油气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估[J]. 地理学报, 2020, 75(9): 2009-2024. |
[2] | 王开泳, 冯润东.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的影响与定量化测度[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617-1632. |
[3] | 林晓,徐伟,杜德斌,杨凡. 上海市风险投资企业的空间分布与“技术—资本”地理邻近性[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12-1130. |
[4] | 王开泳, 王甫园, 陈田. 行政区划调整的政区位势理论与模型构建——以重庆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95-2510. |
[5] | 梁育填,周政可,刘逸. 东南亚华人华侨网络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关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8): 1449-1461. |
[6] | 王姣娥,焦敬娟,黄洁,金凤君. 交通发展区位测度的理论与方法[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66-676. |
[7] |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 北京批发企业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选择因素[J]. 地理学报, 2018, 73(2): 219-231. |
[8] | 符文颖, 吴艳芳. 德国在华知识密集制造业投资进入方式的时空特征及区位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7, 72(8): 1361-1372. |
[9] | 李国旗, 金凤君, 陈娱, 焦敬娟, 刘思婧. 基于POI的北京物流业区位特征与分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17, 72(6): 1091-1103. |
[10] | 李佳洺, 杨宇, 樊杰, 金凤君, 张文忠, 刘盛和, 傅伯杰. 中印城镇化区域差异及城镇体系空间演化比较[J]. 地理学报, 2017, 72(6): 986-1000. |
[11] | 林兰. 重化工业集群式创新机制与空间响应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400-1415. |
[12] | 王铮, 韩钰, 胡敏, 朱艳硕, 吴静. 地理本性进化与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基础探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6): 940-955. |
[13] | 史坤博, 杨永春, 杨欣傲, 白硕, 邵蕊, 李博. 时间成本是否成为电子商务区位的核心机制----基于成都市O2O电子商务的实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3): 500-514. |
[14] | 王士君, 浩飞龙, 姜丽丽. 长春市大型商业网点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5, 70(6): 893-905. |
[15] | 刘涛, 齐元静, 曹广忠. 中国流动人口空间格局演变机制及城镇化效应——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4): 567-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