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8, Vol. 63 ›› Issue (11): 1160-1168.doi: 10.11821/xb200811005
杜军1, 胡军2, 唐述君3, 鲍建华4, 拉巴1
收稿日期:
2008-01-13
修回日期:
2008-07-20
出版日期:
2008-11-25
发布日期:
2008-11-25
作者简介:
杜军(1969-), 男, 贵州绥阳人, 正研高工,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和农业气候研究。E-mail: dujun0891@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65002)
DU Jun1, HU Jun2, TANG Shujun3, BAO Jianhua4, LHAK Pa1
Received:
2008-01-13
Revised:
2008-07-20
Online:
2008-11-25
Published:
2008-11-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65002
摘要:
利用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气象、水文观测站1961-2005 年逐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 料, 分析了近45 年流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 以及羊湖水位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近45 年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25 oC/10a 的速率显著升高, 增温主要表现在秋、冬季。近25 年, 流域平均降水量除冬季呈减少趋势外, 其他各季节表现为显 著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4~30.0 mm/10a, 夏季增幅最大; 年降水量以54.2 mm/10a 的速率明显增加。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 除夏季外, 其他3 季表现为逐年代增温趋势。在夏季, 降水量除80 年代偏少外, 其他3 个年代偏多; 而冬季相反, 80 年代降水偏多, 其他3 个年代偏少。流域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出现过3 次, 且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末至21 世纪初; 60 年代后期和70 年代初降水多异常年份。自1997 年发电以来, 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流域平均降水量达409.7 mm, 明显高于平衡降水量, 水位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增多、日照减少, 以及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增加是造成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
杜军,胡军,唐述君,鲍建华,拉巴. 西藏羊卓雍湖流域近45 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08, 63(11): 1160-1168.
DU Jun, HU Jun, TANG Shujun, BAO Jianhua, LHAK Pa. Climatic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Yamzho Yumco Lake Basin of Tibet from 1961 to 2005[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11): 1160-1168.
|
[1]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2] | 刘晓琼, 吴泽洲, 刘彦随, 赵新正, 芮旸, 张健. 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降水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03-1820. |
[3] | 陆福志,鹿化煜.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75-888. |
[4] | 吴子璇, 张强, 宋长青, 张芬, 朱秀迪, 孙鹏, 范科科, 余慧倩, 申泽西. 珠三角城市化对气温时空差异性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42-2357. |
[5] | 杜勤勤,张明军,王圣杰,车存伟,邱雪,马转转.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48-1764. |
[6] | 张扬,白红英,苏凯,黄晓月,孟清,郭少壮. 1960-2013年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极端气温变化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96-1308. |
[7] | 李双双,芦佳玉,延军平,刘宪锋,孔锋,王娟. 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分界意义[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3-24. |
[8] | 张晓东,朱文博,张静静,朱连奇,赵芳,崔耀平.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1): 41-53. |
[9] | 刘鸣彦, 侯依玲, 周晓宇, 易雪, 赵春雨, 龚强, 崔妍.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异常活动与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的联系[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63-1172. |
[10] | 翟丹平, 白红英, 秦进, 邓晨晖, 刘荣娟, 何红.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587-1595. |
[11] | 柴中华, 刘普幸. 1960-2014年中国绿洲严寒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43-753. |
[12] | 杜军, 马鹏飞, 潘多. 1981-2014年西藏各时次气温的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3): 422-432. |
[13] | 张学珍, 刘纪远, 熊喆, 张宏文. 20世纪末中国中东部耕地扩张对表面气温影响的模拟[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23-1433. |
[14] | 郑景云, 刘洋, 葛全胜, 郝志新. 华中地区历史物候记录与1850-2008年的气温变化重建[J]. 地理学报, 2015, 70(5): 696-704. |
[15] | 陶泽兴, 葛全胜, 王焕炯, 戴君虎. 中国中东部植被景观观赏季划分的物候学基础[J]. 地理学报, 2015, 70(1): 8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