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8, Vol. 63 ›› Issue (5): 482-490.doi: 10.11821/xb200805004
蒋兴文1, 李跃清1, 王鑫1,2
收稿日期:
2007-09-20
修回日期:
2008-01-22
出版日期:
2008-05-26
发布日期:
2008-05-26
作者简介:
蒋兴文(1983-), 男, 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和气候诊断。E-mail: xingwen_jiang@yahoo.com.cn
基金资助: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CCSF2007-2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3CB415201); 中国气象 局成都高原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BROP200702)
JIANG Xingwen1, LI Yueqing1, WANG Xin1,2
Received:
2007-09-20
Revised:
2008-01-22
Online:
2008-05-26
Published:
2008-05-26
Supported by:
Climate Change Foundation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No.CCSF2007-23;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 2003CB415201;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Chengdu Institute of Plateau, CMA, No. BROP200702
摘要:
利用中国地区1981-2002 年的常规观测资料和ECMWF 再分析资料, 研究了中国地区水汽输送的异常特征、水汽输送异常与长江流域降水的关系及其环流特征。研究表明: 中国地区水汽输送异常存在一些主要的模态, 其中第一模态最为显著, 其空间分布表现为在长江流域的水汽辐合或辐散, 其变化与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很好的关系。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偏强, 印度季风低压偏弱, 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高纬度槽后时, 大量来自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的水汽在长江以南形成强大的西南风水汽, 与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在长江流域辐合, 容易导致长江流域降水偏多。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东偏弱, 印度季风低压偏 强, 中高纬为平直西风气流时, 不利于引导低纬海洋水汽进入我国, 长江流域以南没有稳定的西南风水汽输送, 我国北方冷空气偏弱, 不易南下到长江流域, 导致在长江流域没有明显的水汽辐合, 降水容易偏少。
蒋兴文, 李跃清, 王鑫. 中国地区水汽输送异常特征及其 与长江流域旱涝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8, 63(5): 482-490.
JIANG Xingwen, LI Yueqing, WANG Xin.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over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raught and Flood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8, 63(5): 482-490.
|
[1] | 陈海涛, 邱林, 王文川, 陈晓楠, 段春青. 基于信息扩散和混沌理论的西安市玉米生育期旱涝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893-1906. |
[2] | 杨家伟, 陈华, 侯雨坤, 赵英, 陈启会, 许崇育, 陈杰. 基于气象旱涝指数的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58-2370. |
[3] | 闪丽洁,张利平,张艳军,佘敦先,夏军.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 25-40. |
[4] | 万红莲, 宋海龙, 朱婵婵, 张咪. 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1): 27-38. |
[5] | 葛全胜, 刘路路, 郑景云, 郝志新. 过去千年太阳活动异常期的中国东部旱涝格局[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07-717. |
[6] | 何慧, 廖雪萍, 陆虹, 陈思蓉. 华南地区1961-2014年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J]. 地理学报, 2016, 71(1): 129-141. |
[7] | 朱诚, 吴立, 李兰, 郑朝贵, 李中轩, 马春梅, 谭艳, 赵泉鸿, 王坤华, 林留根, 江章华, 丁金龙, 孟华平. 长江流域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4, 69(9): 1268-1283. |
[8] | 王琼, 张明军, 王圣杰, 骆书飞, 汪宝龙, 朱小凡.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5): 611-625. |
[9] | 郭华, HU Qi, 张奇, 王艳君.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J]. 地理学报, 2012, 67(5): 699-709. |
[10] | 唐常春, 孙威. 长江流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587-1598. |
[11] | 李茜, 魏凤英, 李栋梁. 近159 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与中国东部旱涝分布[J]. 地理学报, 2011, 66(1): 25-37. |
[12] | 王艳君, 姜彤, 刘波. 长江流域实际蒸发量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10, 65(9): 1079-1088. |
[13] | 王丽; 邱新法; 王培法; 刘爱利. 复杂地形下长江流域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式模拟[J]. 地理学报, 2010, 65(5): 543-552. |
[14] | 施小英1, 施晓晖1, 毛嘉富2. 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61-870. |
[15] |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 的水汽分布 及水汽输送特征[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01-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