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7, Vol. 62 ›› Issue (1): 62-71.doi: 10.11821/xb200701007
张强1, 施雅风1,2, 姜彤1, 李茂田3
收稿日期:
2006-08-20
修回日期:
2006-09-28
出版日期:
2007-01-25
发布日期:
2007-01-25
作者简介:
张强(1974-), 男, 博士, 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河道水沙输运、河床演变地貌水文效应等研究。 E-mail: zhangqiang@nju.org.cn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专项研究基金
ZHANG Qiang1, SHI Yafeng1,2, JIANG Tong1, LI Maotian3
Received:
2006-08-20
Revised:
2006-09-28
Online:
2007-01-25
Published:
2007-01-25
Supported by:
Director Foundation for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No.S260018
摘要: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与数字高程模型(DEM) 分析了马口—田家镇河段1963 年、1972 年与2002 年河道地形数据,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河段过去40 年冲淤时空变化。研究结 果认为, 1972 年与1963 相比冲刷量达到789.9 hm3, 冲刷面积为39.7×104 m2; 2002 年与1963 年相比冲刷量达到1196.5 hm3, 冲刷面积为59.4×104 m2; 2002 年与1972 年相比冲刷量 达到960 hm3, 冲刷面积为54.3×104 m2。由以上结果认为, 马口—田家镇河段近40 年来以冲刷为主; 河道冲淤变化以马口卡口与田家镇卡口等窄深河段最为剧烈, 宽浅河段与顺直河 段冲淤变化较为和缓, 冲淤变化幅度不大; 卡口上、下端以淤积过程为主, 而卡口顶冲水流的顶弯部位以冲刷过程为主。研究河段冲淤变化受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影响很大, 对未来三峡工程建成后, 三峡大坝下游来水来沙以及研究河段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提供借鉴。
张强, 施雅风, 姜彤, 李茂田. 长江中游马口—田家镇河段40 年来河道演变[J]. 地理学报, 2007, 62(1): 62-71.
ZHANG Qiang, SHI Yafeng, JIANG Tong, LI Maotian. Channel Changes of the Makou-Tianjiazhen Reach dur ing the Past 40 Years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7, 62(1): 62-71.
|
[1] | 柴元方, 邓金运, 杨云平, 孙昭华, 李义天, 朱玲玲.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同流量—水位演化特征及驱动成因[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01-113. |
[2] | 郭泽呈, 魏伟, 石培基, 周亮, 王旭峰, 李振亚, 庞素菲, 颉斌斌.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948-1965. |
[3] | 方世敏, 黄琰. 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与规模的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57-1772. |
[4] | 杨霄.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512-1522. |
[5] | 华凯,程和琴,郑树伟.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63-1373. |
[6] | 熊俊楠,李进,程维明,周成虎,郭良,张晓蕾,王楠,李伟. 西南地区山洪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74-1391. |
[7] | 严鑫,孙昭华,谢翠松,夏军强. 基于经验模型的长江口南支上段压咸临界流量[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35-947. |
[8] | 姚振兴, 陈庆强, 杨钦川.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72-585. |
[9] | 陈峰, 李红波, 张安录.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中国陆地生态风险评价[J]. 地理学报, 2019, 74(3): 432-445. |
[10] | 陈雯,王珏,孙伟. 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12-322. |
[11] | 李一鸣,张国安,游博文,李占海. 长江河口河槽近期沉积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78-190. |
[12] | 唐见,曹慧群,陈进. 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量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1): 76-86. |
[13] | 金贵,邓祥征,赵晓东,郭柏枢,杨俊.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42-1252. |
[14] | 王姣娥,焦敬娟,黄洁,金凤君. 交通发展区位测度的理论与方法[J]. 地理学报, 2018, 73(4): 666-676. |
[15] | 陈瑞,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叶玮,周国成.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的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3): 474-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