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6, Vol. 61 ›› Issue (12): 1281-1289.doi: 10.11821/xb200612005
杨国良1,2,3, 张捷1, 艾南山4, 刘波1,5
收稿日期:
2006-06-21
修回日期:
2006-09-19
出版日期:
2006-12-25
发布日期:
2006-12-25
作者简介:
杨国良 (1965-), 男, 重庆市大足人, 副教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地理方面研究, 发表论文30余篇。E-mail:geoygl@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71030);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05ZR025-111)
YANG Guoliang1,2,3, ZHANG Jie11, AI Nanshan4, LIU Bo1,5
Received:
2006-06-21
Revised:
2006-09-19
Published:
2006-12-25
Online:
2006-1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371030; Key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No.05ZR025-111
摘要:
借用Zipf指标和差异度指标,采取由“假设”到“论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旅游流规模结构符合Zipf法则。以1996年至2004年四川省国内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研究了旅游流的规模等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流规模结构符合Zipf定律,具有分段特征,用回归拟合可进一步分析各标度区的内部结构特点。标度区可分为有效标度区和无效标度区两种类型。从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看,旅游流规模结构中无效标度区的空间分布面积逐渐减少,而有效标度区面积正在逐步扩大。Zipf参数可以用来进行标度区分段,分析有效标度区的内部结构和旅游流总体结构体系的变化规律;对不满足Zipf法则的分段区域,则用均衡度和差异度分析其内部结构的差异化程度。用Zipf参数分析有效标度区,用均衡度和差异度指标分析无效标度区旅游流规模结构所得结果既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同时又能更清晰地反映该结构的标度分段特征、各标度区内部的差异化程度以及历年所发生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这对丰富旅游流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杨国良, 张捷, 艾南山, 刘波. 旅游流齐夫结构及空间差异化特征——以四川省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12): 1281-1289.
YANG Guoliang, ZHANG Jie, AI Nanshan, LIU Bo. Zipf Structure and Difference Degree of Tourist Flow Size System: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12): 1281-1289.
|
[1] | 刘俊, 王胜宏, 余云云, 赵旭, 彭聪. 基于微博大数据的气候变化对中国赏樱旅游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2, 77(9): 2292-2307. |
[2] | 彭文甫, 张冬梅, 罗艳玫, 陶帅, 徐新良. 自然因子对四川植被NDVI变化的地理探测[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758-1776. |
[3] | 徐冬, 黄震方, 黄睿. 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雾霾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影响的空间效应[J]. 地理学报, 2019, 74(4): 814-830. |
[4] | 秦静,李郎平,唐鸣镝,孙岩,宋昕芮. 基于地理标记照片的北京市入境旅游流空间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8): 1556-1570. |
[5] | 汪德根, 陈田, 陆林, 王莉. 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及机理——以中国京沪高铁为例[J]. 地理学报, 2015, 70(2): 214-233. |
[6] | 陈超, 刘家明, 马海涛, 王润, 周彬, 陈楠. 中国农民跨省旅游网络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学报, 2013, 68(4): 547-558. |
[7] | 李山, 王铮, 钟章奇.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J]. 地理学报, 2012, 67(4): 526-544. |
[8] | 白燕, 廖顺宝, 孙九林. 栅格化属性精度损失的评估方法及其尺度效应分析——以四川省1:25 万土地覆被数据为例[J]. 地理学报, 2011, 66(5): 709-717. |
[9] | 王茂军, 杨雪春. 四川省制造产业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1, 66(2): 212-222. |
[10] | 刘法建, 张捷, 陈冬冬.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 地理学报, 2010, 65(8): 1013-1024. |
[11] | 刘泽华, 李海涛, 史春云, 汪侠, 张洪. 短期旅游流时间分布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响应——以云南省黄金周旅游客流为例[J]. 地理学报, 2010, 65(12): 1624-1632. |
[12] | 汪宇明, 高元衡. 上海与长江流域各省区间的旅游互动[J]. 地理学报, 2008, 63(6): 657-668. |
[13] | 杨兴柱, 顾朝林 , 王群. 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 地理学报, 2007, 62(6): 609-620. |
[14] | 史春云, 张捷, 尤海梅, 李东和, 王艳.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07, 62(6): 631-639. |
[15] | 周一星. 城市发展战略要有阶段论观点[J]. 地理学报, 1984, 39(4): 359-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