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6, Vol. 61 ›› Issue (10): 1075-1083.doi: 10.11821/xb200610007
除多1, 张镱锂2, 郑度2
收稿日期:
2006-03-02
修回日期:
2006-07-10
出版日期:
2006-10-25
发布日期:
2006-10-25
通讯作者:
张镱锂 (1962-), 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E-mail: zhangyl@igsnrr.ac.cn
作者简介:
除多 (1969-), 男, 西藏白朗县人, 博士, 高级工程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环境遥感与GIS应用。E-mail:chu_d22@yahoo.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61001; 90202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005CB422006)
CHU Duo1, ZHANG Yili2, ZHENG Du2
Received:
2006-03-02
Revised:
2006-07-10
Online:
2006-10-25
Published:
2006-10-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361001; No.90202012;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2005CB422006
摘要:
根据1990年、1995年和2000年3期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0年至2000年间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得出: ① 10年来拉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主要发生在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和河谷地区,很多地段的天然植被由人工植被所取代,植被覆盖度和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这些区域的土地覆盖状况,这些变化是这一期间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中旨在改变区域生态环境的人工植树造林和改良草场等人为有目的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的直接结果;② 10年内面积增幅最大的是林地,增加了2.56%;③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广泛的是牧草地,由牧草地变成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及水域的,其中牧草地变成林地的面积最大,占变化面积的94.09%;④ 耕地变成林地的面积占耕地移出总量的54.86%,变成居民点的占移出面积的38.25%;⑤ 水域变成林地的面积占变化面积的93.13%。
除多,张镱锂,郑度. 拉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J]. 地理学报, 2006, 61(10): 1075-1083.
CHU Duo,ZHANG Yili,ZHENG Du. Land Use Change in Lhasa Area, Tibet from 1990 to 2000[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10): 1075-1083.
|
[1] | 黄海, 田尤, 刘建康, 张佳佳, 杨东旭, 杨顺. 藏东地区斜坡土壤冻融侵蚀力学机制及敏感性分析[J]. 地理学报, 2021, 76(1): 87-100. |
[2] | 封志明, 李文君, 李鹏, 肖池伟.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及其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59-1372. |
[3] | 孙思奥, 王晶, 戚伟. 青藏高原地区城乡虚拟水贸易格局与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46-1358. |
[4] | 梁馨月, 徐梦珍, 吕立群, 崔一飞, 张风宝. 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73-1385. |
[5] | 冯雨雪, 李广东.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86-1405. |
[6] | 许珺, 徐阳, 胡蕾, 王振波. 基于位置大数据的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时空模式[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06-1417. |
[7] | 王楠, 王会蒙, 杜云艳, 易嘉伟, 刘张, 涂文娜. 青藏高原人口流入流出时空模式研究[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18-1431. |
[8] | 戚伟, 刘盛和, 周亮.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2): 255-267. |
[9] | 孙毅中, 杨静, 宋书颖, 朱杰, 戴俊杰. 多层次矢量元胞自动机建模及土地利用变化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164-2179. |
[10]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11] | 高星, 康世昌, 刘青松, 陈鹏飞, 段宗奇. 1899—2011年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沉积物磁性矿物的环境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1): 68-81. |
[12] | 郭超,蒙红卫,马玉贞,李丹丹,胡彩莉,刘杰瑞,雒聪文,王凯. 藏南羊卓雍错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的过去2000年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45-1362. |
[13] | 高兴川,曹小曙,李涛,吕敏娟. 1976-2016年青藏高原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190-1204. |
[14] | 田原,余成群,查欣洁,高星,于明寨. 青藏高原西部、南部和东北部边界地区天然水的水化学性质及其成因[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75-991. |
[15]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朱秀迪, 余慧倩,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地表土壤水变化、影响因子及未来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20-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