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6, Vol. 61 ›› Issue (7): 741-751.doi: 10.11821/xb200607008
沈志良
收稿日期:
2005-11-08
修回日期:
2006-03-29
出版日期:
2006-07-25
发布日期:
2006-07-25
作者简介:
沈志良 (1943-),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环境化学研究。 E-mail: zhlshen@ms.qdio.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0339040);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点资助项目 (KZ952-S1-421);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3-SW-232)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资助项目 (SX2004-010)
SHEN Zhiliang
Received:
2005-11-08
Revised:
2006-03-29
Online:
2006-07-25
Published:
2006-07-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50339040; Projec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Z952-S1-421; KZCX3-SW-232; Project of The State Council Three Gorges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mittee, No.SX2004-010
摘要:
于1997年枯水期 (11月~12月) 和1998年丰水期 (8月和10月),对长江流域从金沙江至河口干流和主要支流、湖泊各种形式的磷和硅酸盐进行了调查。长江干流枯、丰期颗粒磷和总磷浓度变化几乎是同步的,上游快速增加,中、下游下降且变化不大;溶解态磷和硅酸盐浓度变化较小。枯、丰期各种形式磷和硅酸盐通量从上游至中、下游呈增加趋势。枯水期长江各种形式磷和硅酸盐通量,大部分是由中、下游贡献的,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支流和湖泊。丰水期各种形式磷和硅酸盐的输送,仅上游支流贡献了一半以上的颗粒磷,其余大部分是由干流贡献的。颗粒磷所占的比例,上游高于中、下游,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干流高于支流,主要与悬浮泥沙含量有关,颗粒态磷是长江磷的主要贡献者。溶解态磷的输送通量,枯水期干流中有机磷略占优势,支流中有机和无机磷各占一半;丰水期均是无机磷占优势。长江水中各种形式磷和硅酸盐的输送通量和总磷、磷酸盐的输出通量主要受径流量所控制,特别是硅酸盐通量具有比磷更加明显的随径流而增加的特征。本文提出了长江各种形式磷和硅酸盐的输送通量方程式及总磷、磷酸盐的输出通量方程式。
沈志良. 长江磷和硅的输送通量[J]. 地理学报, 2006, 61(7): 741-751.
SHEN Zhiliang. Phosphorus and Silicate Fluxes in the Yangtze River[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7): 741-751.
|
[1] | 柴元方, 邓金运, 杨云平, 孙昭华, 李义天, 朱玲玲.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同流量—水位演化特征及驱动成因[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01-113. |
[2] | 方世敏, 黄琰. 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与规模的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57-1772. |
[3] | 杨霄. 1570—1971年长江镇扬河段江心沙洲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512-1522. |
[4] | 华凯,程和琴,郑树伟. 长江口横沙通道近岸冲刷地貌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63-1373. |
[5] | 严鑫,孙昭华,谢翠松,夏军强. 基于经验模型的长江口南支上段压咸临界流量[J]. 地理学报, 2019, 74(5): 935-947. |
[6] | 姚振兴, 陈庆强, 杨钦川.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崇明岛东部盐沼发育对长江入海泥沙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9, 74(3): 572-585. |
[7] | 陈雯,王珏,孙伟. 基于成本—收益的长三角地方政府的区域合作行为机制案例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2): 312-322. |
[8] | 李一鸣,张国安,游博文,李占海. 长江河口河槽近期沉积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78-190. |
[9] | 唐见,曹慧群,陈进. 生态保护工程和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量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1): 76-86. |
[10] | 金贵,邓祥征,赵晓东,郭柏枢,杨俊.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42-1252. |
[11] | 陈瑞,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叶玮,周国成. 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的分布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3): 474-486. |
[12] | 潘威, 郑景云, 满志敏. 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053-2063. |
[13] | 张云峰, 张振克, 任航, 高磊, 丁海燕. 近百年来长江口启东嘴潮滩沉积物质来源及定量估算[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05-2116. |
[14] | 陆大道. 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关于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建议[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829-1836. |
[15] | 闪丽洁,张利平,张艳军,佘敦先,夏军.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 2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