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6, Vol. 61 ›› Issue (5): 519-526.doi: 10.11821/xb200605008
巩同梁1,2, 刘昌明1,3, 刘景时4
收稿日期:
2006-01-22
修回日期:
2006-04-02
出版日期:
2006-05-25
发布日期:
2006-05-25
作者简介:
巩同梁 (1965-),男,山东淄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资源水环境。 E-mail: swgtl2005@163.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61002);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5BA901A11)
GONG Tongliang1,2, LIU Changming1,3, LIU Jingshi4
Received:
2006-01-22
Revised:
2006-04-02
Online:
2006-05-25
Published:
2006-05-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561002; President Foundation of CAS; National Key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2005BA901A11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萨河流域的气温经历了10年升高0.54 oC的气候变暖,这期间以秋冬季升温为主。在近40年 (1963~2004年) 气候和28年 (1976~2004年) 月径流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具有多年冻土的高海拔拉萨河流域的冻土和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冬季径流对11~2月气温升高具有显著响应,在12~2月份增加了16%,其中2月份增加22%。水热相关分析表明,10~11月地表温度升高0.8~0.9 oC导致冬季河流水量增多,介于0.9~1.5m深度的季节冻土深度和温度变化导致了径流量变化的响应。20世纪90年代的气候变暖使得多年冻土区的季节冻土深度萎缩了大约14cm,冻土区的冬季径流水文响应比气温更快、更显著。但冻土积雪观测的不足使冬季水文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巩同梁, 刘昌明, 刘景时. 拉萨河冬季径流对气候变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06, 61(5): 519-526.
GONG Tongliang, LIU Changming, LIU Jingshi. Hydrological Response of Lhasa River to Climate Change and Permafrost Degradation in Xiza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 61(5): 519-526.
|
[1] | 吴祥文, 臧淑英, 马大龙, 任建华, 李昊, 赵光影.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319-2331. |
[2]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3] | 陆福志,鹿化煜.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75-888. |
[4] | 吴子璇, 张强, 宋长青, 张芬, 朱秀迪, 孙鹏, 范科科, 余慧倩, 申泽西. 珠三角城市化对气温时空差异性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42-2357. |
[5] | 杜勤勤,张明军,王圣杰,车存伟,邱雪,马转转.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48-1764. |
[6] | 张扬,白红英,苏凯,黄晓月,孟清,郭少壮. 1960-2013年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极端气温变化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96-1308. |
[7] | 李双双,芦佳玉,延军平,刘宪锋,孔锋,王娟. 1970-2015年秦岭南北气温时空变化及其气候分界意义[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3-24. |
[8] | 张晓东,朱文博,张静静,朱连奇,赵芳,崔耀平. 伏牛山地森林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1): 41-53. |
[9] | 马帅, 盛煜, 曹伟, 吴吉春, 胡晓莹, 王生廷.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数值模拟[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21-1633. |
[10] | 刘鸣彦, 侯依玲, 周晓宇, 易雪, 赵春雨, 龚强, 崔妍.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异常活动与辽宁省冬季最低气温的联系[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63-1172. |
[11] | 翟丹平, 白红英, 秦进, 邓晨晖, 刘荣娟, 何红. 秦岭太白山气温直减率时空差异性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9): 1587-1595. |
[12] | 柴中华, 刘普幸. 1960-2014年中国绿洲严寒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43-753. |
[13] | 杜军, 马鹏飞, 潘多. 1981-2014年西藏各时次气温的变化趋势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3): 422-432. |
[14] | 张学珍, 刘纪远, 熊喆, 张宏文. 20世纪末中国中东部耕地扩张对表面气温影响的模拟[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23-1433. |
[15] | 郑景云, 刘洋, 葛全胜, 郝志新. 华中地区历史物候记录与1850-2008年的气温变化重建[J]. 地理学报, 2015, 70(5): 696-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