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5, Vol. 60 ›› Issue (4): 597-606.doi: 10.11821/xb200504008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收稿日期:
2005-01-05
修回日期:
2005-04-23
出版日期:
2005-07-25
发布日期:
2005-07-25
作者简介:
任志远 (1953-), 男, 陕西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国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发表论文80余篇。E-mail: renzhy@snn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71003); 教育部重点项目 (01158)
REN Zhiyuan, HUANG Qing, LI Jing
Received:
2005-01-05
Revised:
2005-04-23
Online:
2005-07-25
Published:
2005-07-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371003; National Key Ite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o.01158
摘要: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 (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 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 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 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 1986~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 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05, 60(4): 597-606.
REN Zhiyuan, HUANG Qing, LI J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ynamic Change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Ecological Safety: The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60(4): 597-606.
|
[1] | 齐贵增, 白红英, 赵婷, 孟清, 张善红. 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21, 76(1): 44-56. |
[2] | 高晓路, 吴丹贤, 颜秉秋. 北京城市老年贫困人口识别与空间分布[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557-1571. |
[3] | 刘立程, 刘春芳, 王川, 李鹏杰. 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921-1937. |
[4] | 张生瑞, 王英杰, 张桐艳, 曹瑞昌. 基于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空间格局的行政管理优化[J]. 地理学报, 2019, 74(4): 797-813. |
[5] | 张扬,白红英,苏凯,黄晓月,孟清,郭少壮. 1960-2013年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极端气温变化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296-1308. |
[6] | 林雄斌,杨家文,陶卓霖,宋金平,任颋. 交通投资、经济空间集聚与多样化路径——空间面板回归与结构方程模型视角[J]. 地理学报, 2018, 73(10): 1970-1984. |
[7] | 孙艺杰, 任志远, 赵胜男, 张静. 陕西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时空差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7, 72(3): 521-532. |
[8] | 王少剑, 王洋, 蔺雪芹, 张虹鸥. 中国县域住宅价格的空间差异特征与影响机制[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329-1342. |
[9] | 薛德升, 曾献君.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2): 194-. |
[10] |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贵州绥阳阴河洞洞穴壶穴的演化过程[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2010-2019. |
[11] | 龙岳红, 秦建新, 贺新光, 杨准. 洞庭湖流域植被动态变化的小波多分辨率分析[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491-1502. |
[12] | 陈枫楠,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基于EEA方法的中国水泥制造业能耗的空间差异[J]. 地理学报, 2015, 70(10): 1566-1580. |
[13] | 张鑫, 吴艳红, 张鑫. 1972-2012年青藏高原中南部内陆湖泊的水位变化[J]. 地理学报, 2014, 69(7): 993-1001. |
[14] | 王姣娥, 焦敬娟, 金凤君.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4, 69(12): 1833-1846. |
[15] | 方远平, 谢蔓, 林彰平. 信息技术对服务业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 地理学报, 2013, 68(8): 1119-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