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4, Vol. 59 ›› Issue (5): 709-715.doi: 10.11821/xb200405008
张明军1,2, 效存德2, 任贾文2, 李忠勤2, 秦大河2
收稿日期:
2004-01-08
修回日期:
2004-04-09
出版日期:
2004-09-25
发布日期:
2004-09-25
作者简介:
张明军 (1975-), 男, 甘肃宁县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冰川与环境演变方面的研究。 E-mail: zhangmj@ns.lzb.ac.cn
基金资助: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1CB71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305007);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与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NWNU-KJCXGC-02-20)
ZHANG Mingjun1,2, XIAO Cunde2, REN Jiawen2, LI Zhongqin2, QIN Dahe2
Received:
2004-01-08
Revised:
2004-04-09
Online:
2004-09-25
Published:
2004-09-25
Supported by:
The Ke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of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o.2001CB711003;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305007;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o. NWNU-KJCXGC-02-20
摘要:
1992~1993年,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的考察,1996起,中国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流域东侧进行了多次考察。本文基于以上考察的研究成果,对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mbert冰川两侧无论是降水还是温度,在几十年时间尺度上其变化趋势都存在着明显差异,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从海岸向内陆近500 km断面上表面积累速率的分布截然不同,同时,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的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 (又简称δ-温度梯度) 差别也很大,另外,反映水汽输送强度的海盐离子浓度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证据表明,Lambert冰川谷地可能是东南极洲一条重要的气候界线,其原因可能是特殊的局地环流 (顺时针的气旋活动) 导致不同的水汽来源,再加上局部地形的影响所致。
张明军,效存德,任贾文,李忠勤,秦大河.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J]. 地理学报, 2004, 59(5): 709-715.
ZHANG Mingjun, XIAO Cunde, REN Jiawen, LI Zhongqin, QIN Da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ambert Glacier Basi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59(5): 709-715.
|
[1] | 温庆志, 孙鹏, 张强, 姚蕊. 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构建及中国未来干旱时空格局[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65-1482. |
[2] | 封志明, 李文君, 李鹏, 肖池伟. 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度及其地理意义[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59-1372. |
[3] | 李双双, 汪成博, 延军平, 刘宪锋. 面向事件过程的秦岭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5): 989-1007. |
[4] | 徐勇, 赵燊, 樊杰.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气候和地形地貌修订[J]. 地理学报, 2020, 75(1): 194-208. |
[5] | 王芳, 张晋韬. 《巴黎协定》排放情景下中亚地区降水变化响应[J]. 地理学报, 2020, 75(1): 25-40. |
[6] | 何丽烨, 程善俊, 马宁, 郭军. 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及其环流配置的定量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41-52. |
[7] | 范科科, 张强,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20, 75(1): 82-97. |
[8] | 刘晓琼, 吴泽洲, 刘彦随, 赵新正, 芮旸, 张健. 1960-2015年青海三江源地区降水时空特征[J]. 地理学报, 2019, 74(9): 1803-1820. |
[9] | 曾岁康,雍斌. 全球降水计划IMERG和GSMaP反演降水在四川地区的精度评估[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305-1318. |
[10] | 隆院男,闫世雄,蒋昌波,吴长山,李志威,唐蓉.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洞庭湖地形提取方法[J]. 地理学报, 2019, 74(7): 1467-1481. |
[11] | 陆福志,鹿化煜. 秦岭—大巴山高分辨率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及其对区域气候的指示[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75-888. |
[12] | 吴子璇, 张强, 宋长青, 张芬, 朱秀迪, 孙鹏, 范科科, 余慧倩, 申泽西. 珠三角城市化对气温时空差异性影响[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42-2357. |
[13] | 杨家伟, 陈华, 侯雨坤, 赵英, 陈启会, 许崇育, 陈杰. 基于气象旱涝指数的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58-2370. |
[14] | 辛蕊, 段克勤. 2017年夏季秦岭降水的数值模拟及其空间分布[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29-2341. |
[15] | 杜勤勤,张明军,王圣杰,车存伟,邱雪,马转转.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748-17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