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3, Vol. 58 ›› Issue (7s): 100-107.doi: 10.11821/xb20037s012
朱亚芬
收稿日期:
2003-01-25
修回日期:
2003-07-11
出版日期:
2003-12-25
发布日期:
2003-12-25
作者简介:
朱亚芬 (1940-), 女, 江苏无锡人, 副教授。近年来从事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Email: zhuyf@pku.edu.cn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G1999043405)
ZHU Yafen
Received:
2003-01-25
Revised:
2003-07-11
Online:
2003-12-25
Published:
2003-12-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Project for Basic Research, No.G1999043405
摘要:
使用我国东部地区530年来100个站的旱涝等级序列作REOF分解,根据前7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荷载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7个旱涝气候区,即东北区、华北北区、华北南区、西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区及西南区。在分区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地带旱涝演变特征。自1470年以来中国北方的旱涝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16~17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干旱频繁,尤其在东北区、华北南区及西北区普遍出现严重干旱。18~19世纪,华北北区干旱发生较多,东北区以涝为主;而华北南区及西北区旱涝交替发生,但变化幅度相对较缓。华北北区及华北南区分别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突然从涝相气候跃变为旱相气候,这两地区的干旱持续近百年,是我国北方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五百多年中,东北区、华北北区及西北区极端干旱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具有两头多而中间显著减少的特征;而华北南区一直是极端干旱多发区。中国北方各个旱涝气候区的旱涝具有多时间尺度的年代际振荡特征。4个地区的旱涝变化都存在20~3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除西北区外的三个地区的旱涝变化都存在70~8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东北区及西北区的旱涝变化存在40~5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另外,准1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存在于华北北区和南区。
朱亚芬. 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J]. 地理学报, 2003, 58(7s): 100-107.
ZHU Yafen.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Dryness/Wetness over Eastern China and Variations of Dryness/Wetness in Nor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530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7s): 100-107.
|
[1] | 陈海涛, 邱林, 王文川, 陈晓楠, 段春青. 基于信息扩散和混沌理论的西安市玉米生育期旱涝特征[J]. 地理学报, 2020, 75(9): 1893-1906. |
[2] | 程维明,周成虎,李炳元,申元村. 中国地貌区划理论与分区体系研究[J]. 地理学报, 2019, 74(5): 839-856. |
[3] | 毛祺, 彭建, 刘焱序, 武文欢, 赵明月, 王仰麟. 耦合SOFM与SVM的生态功能分区方法——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 地理学报, 2019, 74(3): 460-474. |
[4] | 杨家伟, 陈华, 侯雨坤, 赵英, 陈启会, 许崇育, 陈杰. 基于气象旱涝指数的旱涝急转事件识别方法[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358-2370. |
[5] | 程维明,高晓雨,马廷,徐新良,陈印军,周成虎. 基于地貌分区的1990-2015年中国耕地时空特征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9): 1613-1629. |
[6] | 陆梦秋,陈娱,陆玉麒,李恩康. “一带一路”倡议下欧亚大陆陆海运输的空间均衡分析[J]. 地理学报, 2018, 73(8): 1526-1539. |
[7] | 闪丽洁,张利平,张艳军,佘敦先,夏军.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事件特征分析及其与ENSO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 25-40. |
[8] | 孔云峰, 朱艳芳, 王玉璟. 学校分区问题混合元启发算法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 72(2): 256-268. |
[9] | 万红莲, 宋海龙, 朱婵婵, 张咪. 明清时期宝鸡地区旱涝灾害链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17, 72(1): 27-38. |
[10] | 魏希文, 缪丽娟, 江源, 崔雪锋. 基于分层分区法的中国历史耕地数据的网格化重建[J]. 地理学报, 2016, 71(7): 1144-1156. |
[11] | 葛全胜, 刘路路, 郑景云, 郝志新. 过去千年太阳活动异常期的中国东部旱涝格局[J]. 地理学报, 2016, 71(5): 707-717. |
[12] | 何慧, 廖雪萍, 陆虹, 陈思蓉. 华南地区1961-2014年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特征[J]. 地理学报, 2016, 71(1): 129-141. |
[13] | 王冀, 何丽烨, 张雪梅. 华北农牧交错带冬季降雪时空变化特征[J]. 地理学报, 2015, 70(9): 1363-1374. |
[14] | 谢盼, 王仰麟, 刘焱序, 彭建. 基于社会脆弱性的中国高温灾害人群健康风险评价[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041-1051. |
[15] | 赵歆, 何书金, 姚鲁烽. 地理学分级分区类论文的写作[J]. 地理学报, 2015, 70(7): 1177-1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