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3, Vol. 58 ›› Issue (5): 789-796.doi: 10.11821/xb200305019
• 水资源 • 上一篇
夏军1,2, 王纲胜1, 吕爱锋3, 谈戈1
收稿日期:
2003-02-23
修回日期:
2003-05-10
出版日期:
2003-09-25
发布日期:
2003-09-25
作者简介:
夏军(1954-), 男, 湖北广水人, 教授、研究员, 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副主席, 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科学研究工作。E-mail: xiaj@igsnrr.cn
基金资助: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知识创新工程项目(CX10G-E01-08, KZCX1-09-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279049)
XIA Jun1,2, 1, WANG Gangsheng3, LV Aifeng1
Received:
2003-02-23
Revised:
2003-05-10
Online:
2003-09-25
Published:
2003-09-25
Supported by:
The One-Hundred Talents Program &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of CAS, No.CX10G-E01-08; No.KZCX1-09-0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50279049
摘要: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拟的问题,结合河西走廊黑河流域实际资料条件,提出将水文循环空间数字化信息与水文系统理论相结合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循环模型 (DTVGM)。DTVGM将单元时变增益水文非线性模型(TVGM)拓广到由DEM划分的流域单元网格上建立非线性地表水产流模型,基于水量平衡方程和蓄泄方程建立土壤水产流模型,并应用运动波方法建立分级网格汇流模型。最后,以黑河干流山区流域为例应用DTVGM开展了实例研究,设计开发了模型系统。研究区域被划分为38 277个网格单元 (网格大小为500 m×500 m),在此基础上将流域划分为456级带状汇流区域。考虑到黑河干流山区的寒区特点,模型耦合了融雪径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DTVGM既有分布式水文概念性模拟的特征,同时具有水文系统分析适应能力强的优点,能够在水文资料信息不完全或者有不确定性干扰条件获得比较好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效率,在黑河干流山区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满足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夏军,王纲胜,吕爱锋,谈戈. 分布式时变增益流域水循环模拟[J]. 地理学报, 2003, 58(5): 789-796.
XIA Jun, , WANG Gangsheng, LV Aifeng, TAN Ge. A Research on Distributed Time Variant Gain Modeling[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5): 789-796.
|
[1] | 方世敏, 黄琰. 长江经济带旅游效率与规模的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J]. 地理学报, 2020, 75(8): 1757-1772. |
[2] | 冯雨雪, 李广东. 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386-1405. |
[3] | 刘志高, 王涛. 中国境外政府间合作园区多尺度耦合建设机制——以中白工业园为例[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185-1198. |
[4] | 葛全胜, 方创琳, 江东. 美丽中国建设的地理学使命与人地系统耦合路径[J]. 地理学报, 2020, 75(6): 1109-1119. |
[5] | 林峰, 陈兴伟, 姚文艺, 方艺辉, 邓海军, 吴杰峰, 林炳青. 基于SWAT模型的森林分布不连续流域水源涵养量多时间尺度分析[J]. 地理学报, 2020, 75(5): 1065-1078. |
[6] | 贺艳华, 邬建国, 周国华, 周兵兵. 论乡村可持续性与乡村可持续性科学[J]. 地理学报, 2020, 75(4): 736-752. |
[7] | 任宇飞, 方创琳, 李广东, 孙思奥, 鲍超, 刘若文.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近远程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89-606. |
[8] | 孙晶, 刘建国, 杨新军, 赵福强, 覃驭楚, 姚莹莹, 王放, 伦飞, 王洁晶, 秦波, 刘涛, 张丛林, 黄宝荣, 程叶青, 石金莲, 张劲松, 唐华俊, 杨鹏, 吴文斌. 人类世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远程耦合框架及其应用[J]. 地理学报, 2020, 75(11): 2408-2416. |
[9] | 房艳刚, 刘建志. 东北地区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J]. 地理学报, 2020, 75(10): 2241-2255. |
[10] | 宋长青, 程昌秀, 杨晓帆, 叶思菁, 高培超. 理解地理“耦合”实现地理“集成”[J]. 地理学报, 2020, 75(1): 3-13. |
[11] | 刘海猛, 方创琳, 李咏红.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489-1507. |
[12] |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J]. 地理学报, 2019, 74(8): 1508-1524. |
[13] | 崔学刚,方创琳,刘海猛,刘晓菲,李咏红.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理论及方法的研究进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6): 1079-1096. |
[14] |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韩燕, 廖柳文, 韩炜. 远程耦合视角下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解释[J]. 地理学报, 2019, 74(3): 421-431. |
[15] | 方创琳, 崔学刚, 梁龙武.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529-2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