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王英珍. 黄河下游游荡段排沙比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27-138. |
[2] |
刘清兰, 陈俊卿, 陈沈良.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39-152. |
[3] |
王彦君, 吴保生, 钟德钰. 黄河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对水沙变化响应过程的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94-1511. |
[4] |
张俊华, 李国栋, 王岩松, 朱连奇, 赵文亮, 丁亚鹏.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58-570. |
[5] |
陆大道, 孙东琪.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31-2436. |
[6] |
王彦君, 吴保生, 申冠卿. 1986-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主槽调整规律[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411-2427. |
[7] |
何磊,叶思源,袁红明,薛春汀. 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时空范围的再认识[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46-161. |
[8] |
高超,王随继.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352-1364. |
[9] |
孙倩,于坤霞,李占斌,李鹏,张晓明,龚珺夫.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及其主控因素的贡献率[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45-956. |
[10] |
潘威, 郑景云, 满志敏. 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053-2063. |
[11] |
包为民, 沈丹丹, 倪鹏, 周俊伟, 孙逸群. 滑动平均差检测法的提出及验证[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075-2085. |
[12] |
叶红,张廷斌,易桂花,李景吉,别小娟,刘栋,罗琳玲.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17-2134. |
[13] |
杨卫,张利平,李宗礼,张艳军,肖宜,夏军. 基于水环境改善的城市湖泊群河湖连通方案研究[J]. 地理学报, 2018, 73(1): 115-128. |
[14] |
马帅, 盛煜, 曹伟, 吴吉春, 胡晓莹, 王生廷.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数值模拟[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21-1633. |
[15] |
刘博一, 王随继. 黄河玛曲砾质网状河段河间湿地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95-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