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3, Vol. 58 ›› Issue (2): 314-320.doi: 10.11821/xb200302019
•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 上一篇
李瑞玲1,2, 王世杰1, 周德全1, 张殿发1, 李凤全1, 周忠发3, 熊康宁3
收稿日期:
2002-05-28
修回日期:
2002-11-17
出版日期:
2003-03-25
发布日期:
2003-03-25
作者简介:
李瑞玲 (1975-), 女, 博士生, 从事环境地球化学及GIS应用方面研究。E-mail: lrl_2000@sina.com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833002);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 国家“九五”攻关专题 (96-920-04-02-12)
LI Ruiling1,2, WANG Shijie1, ZHOU Dequan1, ZHANG Dianfa1, LI Fengquan1, ZHOU Zhongfa3, XIONG Kangning3
Received:
2002-05-28
Revised:
2002-11-17
Online:
2003-03-25
Published:
2003-03-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833002; "Light of Western China" project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key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inth-Five Year Plan, No. 96-920-04-02-12
摘要:
在构筑1:50万贵州岩溶地区岩石组合类型分布图的基础上,以GIS为分析手段,对贵州省石漠化分布图和地层岩性图进行了空间分析,探讨了各类岩性与不同级别石漠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石漠化与岩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强度石漠化主要分布在纯质碳酸盐岩地区,尤其是纯质灰岩地区;中度石漠化在白云岩组合中的比例较灰岩组合中高;轻度石漠化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夹层和互层中分布较广;石漠化与纯碳酸盐岩相关关系最明显。
李瑞玲,王世杰,周德全,张殿发,李凤全,周忠发,熊康宁. 贵州岩溶地区岩性与土地石漠化的 相关分析[J]. 地理学报, 2003, 58(2): 314-320.
LI Ruiling, WANG Shijie, ZHOU Dequan, ZHANG Dianfa, LI Fengquan,ZHOU Zhongfa, XIONG Kangn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ock Desertification and Lithology in Karst Area of Guizho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2): 314-320.
|
[1] | 王正雄,蒋勇军,张远嘱,段世辉,刘九缠,曾泽,曾思博. 基于GIS与地理探测器的岩溶槽谷石漠化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9, 74(5): 1025-1039. |
[2] | 李瑞, 吴殿廷, 殷红梅, 单延芳, 吴孟珊, 朱桃杏, 王永明. 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满意度影响机理模型与实证——以社区、政府和企业力量导向模式的比较研究[J]. 地理学报, 2016, 71(8): 1416-1435. |
[3] | 韩昭庆, 冉有华, 刘俊秀, 李军. 1930s-2000年广西地区石漠化分布的变迁[J]. 地理学报, 2016, 71(3): 390-399. |
[4] | 张绍云, 周忠发, 熊康宁, 田衷珲, 陈全, 闫利会, 谢雅婷. 贵州洞穴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1998-2009. |
[5] | 曹明达, 周忠发, 张结, 殷超, 潘艳喜, 闫利会, 陈全. 贵州绥阳阴河洞洞穴壶穴的演化过程[J]. 地理学报, 2016, 71(11): 2010-2019. |
[6] | 刘晓燕, 党素珍, 刘昌明. 天桥泉域与黄河河段的补径排关系变化及其对河川径流的影响[J]. 地理学报, 2016, 71(1): 66-74. |
[7] | 李开封, 朱诚, 王鑫浩, 曹波, 赵小帆. 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J]. 地理学报, 2013, 68(1): 58-68. |
[8] | 熊康宁, 李晋, 龙明忠.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J]. 地理学报, 2012, 67(7): 878-888. |
[9] | 李阳兵, 罗光杰, 邵景安, 程安云, 王成, 白晓永. 岩溶山地聚落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化模式[J]. 地理学报, 2012, 67(12): 1666-1674. |
[10] | 刘春霞, 李月臣, 杨华,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与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 地理学报, 2011, 66(5): 631-642. |
[11] | 袁淑杰1, 2, 谷晓平2, 缪启龙3, 康为民2, 于飞2, 邱新法3. 贵州高原复杂地形下月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布式模拟[J]. 地理学报, 2009, 64(7): 888-895. |
[12] | 白晓永,王世杰,陈起伟,程安云,倪雪波. 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J]. 地理学报, 2009, 64(5): 609-618. |
[13] | 李阳兵, 白晓永, 周国富, 兰安军, 龙健, 安裕伦, 梅再美. 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J]. 地理学报, 2006, 61(6): 624-632. |
[14] | 蒋勇军, 袁道先, 谢世友, 李林立, 张贵, 何绕生. 典型岩溶农业区地下水质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5): 471-481. |
[15] | 章程,谢运球,吕勇,蒋勇军,曹建华,姜光辉,杨平恒,王冬银.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岩溶作用的影响——以广西弄拉峰丛洼地岩溶系统为例[J]. 地理学报, 2006, 61(11): 1181-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