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报 ›› 2003, Vol. 58 ›› Issue (2): 239-246.doi: 10.11821/xb200302011
李炳元,葛全胜,郑景云
收稿日期:
2002-05-12
修回日期:
2002-10-11
出版日期:
2003-03-25
发布日期:
2003-03-25
作者简介:
李炳元 (1939-), 男, 江苏人, 研究员, 从事地貌与第四纪环境研究, 发表论著80余篇 (部)。E-mail:liby@igsnrr.ac.cn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3108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314)
LI Bingyuan, GE Quansheng, ZHENG Jingyun
Received:
2002-05-12
Revised:
2002-10-11
Online:
2003-03-25
Published:
2003-03-25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9831080;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ject of CAS, No.KZCX2-314
摘要:
通过遥感影像、地貌沉积、历史文献与地图等相关资料分析集成研究,将后套平原分为西部冲积扇平原,东部是泛滥冲积平原,并详细探讨了近2000年来本区黄河河道的演变。公元前2世纪时,后套西部平原南 (上) 冲积扇停止发育, 北(下) 冲积扇河道发育,黄河主河道的位置与现代不同,它偏于泛滥平原北部的阴山山前东流;公元6世纪后套平原西部北 冲积扇上黄河河道向东移,在东部泛滥平原上黄河明显地分为南北两汊,而黄河主流仍位于河套平原北部山前;18世纪早期至末期,黄河主河道从河套平原的北部山前南移至平原南部;19世纪中叶‘北河’淤塞,现代黄河形成。
李炳元,葛全胜,郑景云. 近2000年来内蒙后套平原黄河河道演变[J]. 地理学报, 2003, 58(2): 239-246.
LI Bingyuan, GE Quansheng, ZHENG Jingyun. Evolu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Houtao Plain of Inner Mongolia in the Past 2000 Years[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58(2): 239-246.
|
[1] | 程亦菲, 夏军强, 周美蓉, 王英珍. 黄河下游游荡段排沙比对水沙条件与断面形态的响应[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27-138. |
[2] | 刘清兰, 陈俊卿, 陈沈良. 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尾闾河道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 2021, 76(1): 139-152. |
[3] | 王彦君, 吴保生, 钟德钰. 黄河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对水沙变化响应过程的模拟[J]. 地理学报, 2020, 75(7): 1494-1511. |
[4] | 张俊华, 李国栋, 王岩松, 朱连奇, 赵文亮, 丁亚鹏. 黄河泥沙冲/沉积区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空间特征及变异机制[J]. 地理学报, 2020, 75(3): 558-570. |
[5] | 陆大道, 孙东琪.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J]. 地理学报, 2019, 74(12): 2431-2436. |
[6] | 王彦君, 吴保生, 申冠卿. 1986-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黄河下游主槽调整规律[J]. 地理学报, 2019, 74(11): 2411-2427. |
[7] | 何磊,叶思源,袁红明,薛春汀. 黄河三角洲利津超级叶瓣时空范围的再认识[J]. 地理学报, 2019, 74(1): 146-161. |
[8] | 高超,王随继. 1990年以来黄河第一湾齐哈玛河段砾质网状河的演变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7): 1352-1364. |
[9] | 孙倩,于坤霞,李占斌,李鹏,张晓明,龚珺夫.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趋势及其主控因素的贡献率[J]. 地理学报, 2018, 73(5): 945-956. |
[10] | 潘威, 郑景云, 满志敏. 1766-2000年黄河上中游汛期径流量波动特征及其与PDO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053-2063. |
[11] | 包为民, 沈丹丹, 倪鹏, 周俊伟, 孙逸群. 滑动平均差检测法的提出及验证[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075-2085. |
[12] | 叶红,张廷斌,易桂花,李景吉,别小娟,刘栋,罗琳玲. 2000-2014年黄河源区ET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J]. 地理学报, 2018, 73(11): 2117-2134. |
[13] | 马帅, 盛煜, 曹伟, 吴吉春, 胡晓莹, 王生廷.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数值模拟[J]. 地理学报, 2017, 72(9): 1621-1633. |
[14] | 刘博一, 王随继. 黄河玛曲砾质网状河段河间湿地形态特征及发育程度[J]. 地理学报, 2017, 72(7): 1195-1206. |
[15] | 张玉柱, 黄春长, 陈莹璐, 谭志海, 杨利荣, 张云翔, 邱海军, 刘波, 赵发珠. 新仙女木期黄河晋陕峡谷古风成沙层年代及其物质来源[J]. 地理学报, 2017, 72(5): 790-803. |